
提到日式料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考究的怀石料理和鲜美的寿司刺身,抛开这些高大上制造出来的距离感,其实,日料实际上也可以是温馨而亲切的。用料理装载美味,以味道谨记一段温暖,肚子饿了么?食城姐给你做丼饭吧。


丼,为古汉字,古同“井”。日语的发音为:丼(どん)中文可发音为 [ don ] ,拼音得打 [ jǐng ] 才能找到,丼字虽非日本自创汉字,但基本出现在日语里,中文译作「盖饭」。日本自唐后引入汉文化,此字后在日文中便为饭盒之意,又称丼钵、丼物,以碗盛装的饭上浇盖各式食材的日本庶民料理,另一层意思则为投物井中所发出的声音。


丼饭(丼物:日语どんぶりもの,多简称为丼,是日本料理对于盖浇饭的通称)是一种日本国民食物,最早是形容米粒落入大碗中的声音,现意为碗,代表一种日式家庭风格的饭食。热腾腾的饭上覆盖着精心烹调的食材一起食用,是丼的特殊之处。配料和淋酱、沾酱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独特美味,是丼的魅力所在。

古代的日本资源缺乏,食物也稀缺。除了官僚贵族外,那时平民间(渔民除外)很少能吃上肉,主要的下饭菜是一颗梅子,并不是酸梅而是咸梅。他们下田耕作时,妻子或父母会用一个木制的四方食盒盛着饭拿到田间。于是,日本人就用“井”字来代表食盒,而食盒中的唯一下饭菜梅子,就成为“井”字其中的一点。

▲ 梅丼
后来的丼饭是江户时代末期所发明的深川丼(渔民把海产制成汤再加入饭中,如汤泡饭),以及大约于19世纪初开始广受欢迎的鳗丼。时至今日,单纯吃梅丼的人已变少,衍生出很多搭配,偶尔忆苦思甜吃一吃也是传统。

在日本,最普遍的五大丼
为GYUDON(牛丼)、KATSUDON(胜丼)、
OYAKODON(亲子丼)、TENDON(天丼)、
UNADON(鳗丼)

牛丼(ぎゅうどん)即牛肉盖饭,战后才兴起之物制作并不复杂,满满一碗厚片牛肉盖住整碗Q弹的米饭,颇有深不见底之震撼,配以腌制的洋姜丝,还可以在肉片上打上一颗半熟温泉蛋,蛋肉香戳中心尖不是难事。
▼

胜丼(カツ丼)精心炸制的猪排一块落于碗面,也就是炸猪排盖饭,因胜丼(KATSUDON)的 KATSU(即炸猪扒)在日语中的发音同“胜利”的“胜”字同音而至。在众多日式丼饭中点单率算是最高的一款,甚至更多日本人也会在考试或比赛前来上一碗,以求胜利。
▼

天丼(天どん)即天妇罗盖饭,把炸好的天妇罗(多是虾或鱼)再加上少许蔬菜淋上酱汁,放在饭上而成。沾一点秘制酱汁,糅合柔软的恰到好处的米饭。食用渐半时,将半熟的温泉蛋戳破,让蛋液充分与米饭混合,多层次的丰富口感,一碗恰到好处的温柔。
▼

鳗丼(うなぎどん)鳗鱼是日本人在夏季必食之物,也在众多日式丼饭中自带高贵矜持,只因野生鳗稀而显贵。烧鳗鱼也分白烧与蒲烧,把烤好的鳗鱼切成段,铺在热腾腾淋好酱汁的米饭上,就成就了鳗鱼饭。好的酱汁可以带出鳗鱼的鲜味,引出米饭的清香。就这样甜咸适度的口味,一口气吃掉整碗都不会带来丝毫的负罪感。
▼
亲子丼(おやこどん)诞生于明治年间的“亲子丼”可以说是日式盖饭的鼻祖,距今已将近有100多年的历史。亲子丼取自日语中的汉字词親子丼(おやこどん),字面翻译鸡肉鸡蛋盖浇饭。鸡肉和鸡蛋就像人类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所以鸡肉鸡蛋盖浇饭在日本就被取了这么个有意思的名字。
▼

名字听起来虽然亲切,但解释起来略显残酷,不过,味道依然为大众食客所喜爱。鲜嫩鸡肉配上浓稠蛋液覆在饭面上,搅拌时粒粒包裹,香滑又浓郁刚刚好满满一碗,平淡的日常里也能吃出热腾腾的满足感。如今海鲜类的三文鱼肉和三文鱼籽也算是亲子丼的范围。
▼

更多丼饭种类
▼

一碗心仪的日式丼饭,大概是比寿司和拉面来的更加日常又不失经典的的接地气。不论是选择怎样的搭配,唯一不变的是食材一定是满满的铺满整碗。如今日料中的丼也演变成丰富多彩的各式盖饭,但组成丼的最最最重要的元素还是大米。

有个词叫鱼米之情,好的寿司离不开好的米,一碗成功的丼饭取决于每一个小细节,它们的组合是相辅相成的,米饭可以说是丼魂的决胜法宝。我们所知道日料中常用的大米是越光米,但越来越贵的舶来日本大米真的就比国内的米好吗?

越光米的产地日本,呈弱酸性的土质,同时受到高纬度的深雪融化滋养,加上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使大米颗粒饱满,是日本制作寿司和丼饭的专用米。

但我们东北五常大米也不简单。在全球仅有的三大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地之一生长,经过上亿年的外来腐蚀、河水冲刷、地质变迁形成。同样接受充足日照,聚集了天地合一的光合养分,更受日夜温差之大的影响使五常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增高,经煮熟的五常大米,米饭香甜,颗粒饱满,碗内挂满油珠。

图 | 部分来源于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