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哲史艺丛] 康熙皇帝放弃过「朝贡外交」吗? | 短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30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皇帝放弃过「朝贡外交」吗? | 短史记

 隋风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1-04-30



作者丨隋风

编辑吴酉


问:康熙时代,清廷与沙俄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放弃过“朝贡外交”吗?


这个问题略有点复杂。

自1654年至鸦片战争前,沙俄共向清朝派出过8个正式的外交使团,商谈边境、贸易等问题。①在两国的这些交往中,清廷一直想将沙俄纳入到“朝贡体系”中来

顺治给使臣的国书,开篇即是“大清皇帝敕谕俄罗斯察干汗”(察干汗是蒙古人对沙皇的称呼),先是赞赏其“诚心向化,遣使进贡方物”,然后“特颁赏赐”,希望他们“永效忠顺,以副恩宠”。显然,沙俄被清廷当成了藩属。②

康熙即位后,继承了顺治的对俄外交政策。1675年,尼古拉.斯帕法里奉命出使清朝,要求按照西方外交惯例,亲手将国书交给康熙本人;清廷则按照“朝贡体系”的礼仪,要求尼古拉先将国书交至理藩院,并在觐见康熙及接受礼物时行跪拜礼

经过协商,清廷破例,允许尼古拉将国书放在铺有黄缎的桌子上,再由大臣从桌子上拿起国书,转呈康熙。清廷还允许尼古拉只在见到康熙本人时,行正式的跪拜礼,且可以“站着”接受礼物。③

但在国书问题上,尼古拉反对清廷视沙皇为“臣属”,称礼物为“贡品”,拒绝接受具有“谕旨”性质的国书。据俄国人回忆,清朝官员曾对尼古拉说:

“对我们上述礼法习俗,请使者不要感到奇怪,也请转告你的君主,因为如同天上只有一个上帝一样,在大地中央各位君主之间,也只有一个天子,我们的这个荣誉,过去从没有改变过,而且永世都不会改变。”④


双方无法达成妥协。尼古拉最后选择不再向清廷索要国书,空手返回了俄国

21.jpg
 尼古拉.斯帕法里塑像,图片引自维基

此后,沙俄继续向东扩张,建立尼布楚督军区、雅克萨军区,并杀害清朝边境属民。1683年,清廷通过理藩院给雅克萨军政长官下达“上谕”,命令沙俄自行退出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如果拒绝执行,那么清廷就要发兵剿灭。

对于康熙的“谕旨”,沙俄方面没有回复。于是,清朝在1685年~1688年,两次攻打了雅克萨并再次致书沙皇。沙俄随后命尼基佛尔.文纽科夫等出使北京。

这一次,双方依旧围绕着礼仪、国书等事争论不休。康熙声称:

“不仅尔国,凡外国无不来朝者。西洋等较大之国,每来呈递奏事,均按我大中国所定之例行事,为此得享宽恩厚赏,贸易往来不断。”


最后,清廷鉴于“俄罗斯亦乃西方之大国”,允许文纽科夫效仿尼古拉先例,只遵行打折的“朝贡”礼仪。康熙让文纽科夫带回国书,同意开启边境谈判。⑤

按照当时的欧洲惯例,清、俄就边境问题谈判、签约,需遵循国际法(一般认为,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清廷是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局外人,长期在“朝贡体系”下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对国际法自然是几乎一无所知。好在作为翻译的法国传教士张诚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对国际法所有了解,成了清朝谈判使团的重要顾问。

22.jpg
 传教士徐日升(Tomás Pereira),图片引自维基

于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双方对等的代表、卫兵人数,到写制、签署、互换,及最后使用拉丁文译本,均遵循了当时已基本成型的国际法原则。

在今天看来,这是清朝接受近代主权外交的开始。但对当时的清廷而言,却是一次不太光彩的权宜之计。所以,官方材料极少谈及这次谈判的经过,意在防止民众知道为“迁就”沙俄,朝廷曾一度放弃“朝贡外交”。⑥

其实,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双方讨论的仍是礼仪问题。

据张诚的日记,俄方代表向索额图等人提出三项要求:(一)以后清朝皇帝给俄国沙皇写信,要列出沙皇尊号,”信内不得用足以使两国皇帝中,有一位显得更崇高的字句“;(二)双方应尊重对方的使臣,允许使臣将信函亲自交给对方皇帝;(三)两国间自由通商、往来。

清廷代表答应了第三项,且觉得贸易是小事,没必要写入条约正文。至于前两项,据俄方记录,索额图等人的回应是:

“没有奉到他们的主上关于这方面谕旨,而且中国从未派出使节到别的国家,因此他们对于这两项要求不能说什么。再者,他们也不应过问他们皇上的信件应采取什么格式。”⑦


自然,这意味着在未来同沙俄的交往中,清廷仍将继续维持“天朝”对“藩属”的礼仪。给清廷担任翻译的徐日升,在日记中是这样理解的:

“这位俄国使臣如果去到中国,就决不会有这样有利的地位,因为在中国,他们会迫使他如同以前到中国来的那些人一样,要么服从中国的习俗,否则就缔结不了和约而回国。”


23.png
 康熙朝服像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廷就沙俄来中国贸易的频次做出了严格限制。1693年出台的规定是:

“俄罗斯国准其隔三年来京贸易,一次不得过二百人,在路自备马驼盘费……限八十日启程还国。”


这项规定,沿袭了传统的“朝贡贸易”模式,与清廷针对朝鲜、琉球的政策是一致的。⑧

此后,清廷仍长期将沙俄使臣称为“贡使”,且一度将清朝派往沙俄的使臣定位成执行封赠藩属国任务的特使——1725年,沙俄以恭贺雍正登基为由,派出萨瓦使团来到北京,欲谈判边境、逃人等问题。1729年,雍正决定也派一个使团前往莫斯科,以祝贺彼得二世登基为由(1727-1730年在位),商谈有关准噶尔部的问题。

清廷使团以理藩院官员托时为首。为避免礼仪上的争执,托时使团刻意没有携带国书——按清廷的制度,若携带国书,便只能携带雍正下达给藩属国君主的“敕书”;如果沙俄方面不愿降低身份接受“敕书”,那此次外交便要失败。作为变通,使团名义上由理藩院派遣,携带的是理藩院致沙俄枢密院的信函。

托时达到俄国时,彼得二世已经去世,新即位的是女皇安娜一世。于是,雍正又追派了一个以内阁学士德新为首的祝贺使团。⑨

24.jpg
 安娜一世,图片引自维基

在俄国,托时、德新先后受到安娜一世的接见。为避免礼仪上的纠纷,清廷使团原本没有觐见沙皇的计划。不过他们也有预案,如果沙皇提出接见使臣,那么可以告知对方:

“惟我中国使臣无论出使于何国,从无叩拜之例……按本国之礼,除叩拜我皇上之外,其次可拜见王爷等,我两国自相和好已有多年,实不与他国相比,贵汗既然务必会见,则本使臣等可按拜见我王爷等之礼拜见贵汗。”


拜见皇帝的礼仪,是三跪九叩首;拜见王爷之礼,是一跪三叩首。

据沙俄方面的记录,托时与德新在觐见女皇时,确实行了一跪三叩首之礼,且未表现出不满情绪。有推测称,清朝使臣或许没有对沙俄人说明他们所行的是拜见王爷之礼,这种礼仪并未将女皇与雍正皇帝放在平等地位。但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是,沙俄方面负责接洽者知道这是拜见王爷之礼,但跪拜毕竟是跪拜,较之握手鞠躬之礼,在观感上更足以体现他国使臣对沙俄女皇的敬服。

也就是说,站在清廷的角度,托时与德新的一跪三叩首,是把女皇当成了低人一等的王爷。站在沙俄的角度,这一跪三叩首,却是比握手鞠躬之礼更隆重的敬畏。古怪的对比之中,双方可以达成一种奇特的“共赢”。

不过,到了乾隆时代,托时与德新的出使,仍被官方资料刻意抹去了⑩。原因之一,便是清廷不希望其他藩属知晓本国使臣曾跪拜他国君主,即便这跪拜只是王爷级别的“一跪三叩首之礼”。


25.png
①胡海迪:《康熙时期中俄使团差异分析》,《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
②何新华:《清代朝贡文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15页。
③⑤⑨陈维新:《清代对俄外交礼仪体制及藩属归属交涉(1644-1861)》,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78—120页、142—153页、219—230页。
④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1608-1683年)》第1卷、第3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672页。  
⑥曹涛:《近代中国与国际法的遭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⑦《张诚日记》,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39、40页。
⑧邓沛勇:《康雍乾时期的中俄贸易关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⑩王希隆:《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08:28 AM , Processed in 0.0408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