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6|回复: 0

四依四不依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6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3 0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21-6-13 04:24 PM 编辑

四依四不依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67)
吕真观 注解  实证的佛教 Today


四依四不依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迦叶菩萨说:「世尊以前教我们遵循四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这可以看出,不应该依止这四种人。」

      以下世尊演说四依四不依,这并不是以一般文字的意义去解说,而是超出文字表面意义的阐述。


依法不依人


      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

      依法,就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就是法性,这个法性就是如来,所以如来常住不变。

      此处的「法」,相当于《大乘起信论》的「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此处的「如来」相当于一真法界,懂得一真法界常住不变,也就懂得如来常住不变。

      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

      如果有人说「如来无常」,表示这个人不知法性、不见法性。这样的人,大家不应该依止。

      按,「依法不依人」通常是指:依止正确的法义而不要盲从老师。而一真法界是最高位阶的法义,无我无人,即使想要依人,也不可得。要是有人不明白一真法界,此人只是一个凡夫,没有办法作为佛弟子的老师,因此不应该依止。此处世尊让大家判别说法的正误,而决定何人可以依止,仍然符合「依法不依人」原来的意义。

      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语及能说故。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况不依是四人也?

      先前所说的四种菩萨法师,大家则应当依止。为什么呢?因为他善于解说如来微密深奥的法藏,能知如来常住不变,他绝对不会说「如来无常变易」。甚至可以说,四种菩萨法师就是如来,因为他们善于解说如来密意。

      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子!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所谓的依法,即是依止法性。所谓的不依人,即是不依止声闻人。法性就是如来,如来是常住法。声闻人是有为法,是无常法。如果有人破戒,为了利养而宣说「如来无常变易」,这样的人不应该依止。


依义不依语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      

      依义不依语的「义」,是满足的义理,最满足的义理就是「如来常住不变」,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法常」和「僧常」,这就是依义不依语。

      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离开了常住三宝而说的语言文字,都是不应依止的杂论,包括「佛陀允许出家人拥有奴婢、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乃至贩卖求利。又于饥荒的时候,允许出家人保留余粮过夜,自己做饭,而不是托钵而食。」这些是不应依止的语言文字。

      大家可以注意到,佛经一般是说不允许拥有八种不净之物,然而大家也看到,前面〈驱遣旃陀罗王〉处,佛陀也说了,为了在末世护法,也可以拥有八种不净之物。由此可以知道,人为制定的戒律,有时会窒碍难行,无法让人依止。佛陀制定的戒律,都是以语言文字表达,大家应该明白语言文字背后的义理,而佛陀想让大家明白的最高义理,便是「如来常住不变」,要是大家明白这个义理,便是依义不依语,可以不理会如梦幻泡影的有为法(包括语言文字)。


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智不依识的「智」,是指亲证法身如来,就像《楞伽经》讲的「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如果有人不能善知如来功德,这样的见识便不应依止。如果能够亲证法身如来,这样的真智便是应该依止的。如果有人看到如来方便示现的色身,说「这属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要靠食物才能长养」,这便是不可依止的见识。不但不能依止这样的人,也不能依止他的著述。

      按,「依智不依识」一般是指依现量不依比量、正教量和非量。而最高的现量就是亲证法身如来,所以世尊让大家依止这样的真智。要是自己没有真智,便应依止具有真智的菩萨,而不是其他人。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      

      不了义经,是指声闻乘,他们听到如来深奥的经典,便惊怪怀疑,就像幼儿一样无知,他们所依的经典义理,称之为不了义经。了义经是指菩萨乘,菩萨有真实智慧,没有障碍,就像大人一样什么都知道,他们所依止的经典称为了义经。

      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

      再者,声闻乘经典为不了义,无上的大乘经典才是了义。具体来说:

      一、主张「如来无常变易」是不了义,主张「如来常住不变」才是了义。

      二、主张「如来要靠食物才能增长维持」是不了义,主张「如来常住不变易」才是了义。

      三、主张「如来入涅槃,就像木柴烧完,火也灭了」是不了义,主张「如来入法性」才是了义。

      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声闻乘不是了义佛法,不应依止。为什么呢?如来为了度众生,宣说声闻乘,就好像长者教幼子半字(入门的知识)。声闻乘就像刚开始耕田,还没有得到果实。因为这个缘故,不应依止声闻乘,而应依止大乘。


其他角度说四依


      复次,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如来常者名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      

      应依止的「义」,质直、光明、强壮,这就是法身如来。应依止的「法」是如来常住,它无边际、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但是却可以通过作用而实证它的存在。要是有人说「法」不可能实证,这样的人就不应该依止,这是依法不依人。

      若有人以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是故依义不依于语。

      如果有人以微妙的言语,宣说无常,这样的语言不应该依止,这是依义不依语。

      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

      应依止的「智」,是如实现观僧宝常住不变,不需要拥有八种不净物品,这是依智不依识。如果有人说:「一切皆是识作识受,并没有和合僧可说。因为,和合的东西,没有实体,既然没有实体,又怎么是常住法?」这种见识是不可以依止的。这是依智不依识。

      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

      应依止的「义」是第一义,它具足一切,何需假装戒律清净,实际上却傲慢自以为了不起,而贪求利养?一旦了知这样的「义」,就不会对如来的方便说法产生执着,这称之为「了义」。要是有人能安住在这当中,他已经可以住于第一义,这是真正的「依了义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有人看到经中说「一切烧燃」,便以为「涅槃也烧燃」。有人看到经中说「一切无常」,便以为「涅槃也无常」。有人看到经中说「一切皆苦」,便以为「涅槃也苦」。有人看到经中说「一切皆空」,便以为「涅槃也空」。有人看到经中说「一切无我」,便以为「涅槃也无我」。这些都是不了义,因为都无法了知第一义,会让众生下堕无间地狱,是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按,以上说的五种「一切」,都是指三界有为法,不包括三界外的无为法(涅槃),但经常有人误会,反过来毁谤大乘了义经,不但无法证果,还会下堕无间地狱。

       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以知时故,说轻为重,说重为轻。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

      有人主张:「正法时期,有很多施主供养,这时候佛陀不允许出家弟子拥有或交易奴婢、金银财宝等不净物。若到末法时代,没有施主供养,为了护持正法,佛陀允许出家弟子接受或交易奴婢、金银财宝等不净物,但是要转让给虔诚的在家弟子。」这个说法是应该依止的。符合这个说法的经、律、论也应该依止。

      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

      有人主张:「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能不能护法,佛陀都允许出家人接受及拥有不净物品。」这种说法不应依止。如果有经、律、论这么主张,也不应该依止。

      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1]

      我为只有肉眼的众生说四依,而不为有慧眼的菩萨宣说四依。现在我要讲清楚,法是指法性,义是指如来常住不变,智是指了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了义是指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这里说到重点了!对有慧眼的菩萨来说,全体都是法性,原本就是无我无人,又何需再跟他们说「依法不依人」;一切的语言文字都是显示一真法界(法身如来常住不变),又何需再跟他们说「依义不依语」;最重要的现量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又何需再跟他们说「依智不依识」(依现量不依比量正教量);终究了义的经典是指向没有相、名、分别的胜义谛,又何需再跟他们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1]第六卷終。

0.jpg

长按二维码
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随喜赞赏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3:46 PM , Processed in 0.0453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