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3|回复: 0

[哲史艺丛] 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7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

 杨上柳下 历史D学堂  2021-10-03

IMG_0904.JPG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随即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步伐,而部分明朝宗室和文臣武将则在南方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史称“南明”。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部分南明将领试图扭转乾坤,重振河山,而这其中战果最大、也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1659年的由郑成功发起的北伐战争。


  • 从摧枯拉朽到惨败而归


自父亲郑芝龙降清后,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不久也被清军俘杀。不愿步其父后尘的郑成功继续着自己的抗清大业,并逐渐在福建沿海一带站稳了脚跟,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同时遥尊远在西南地区的永历帝朱由榔(也算是广义上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也封其为“延平王”(所以有些史书也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IMG_0905.JPG
上图_ 郑成功 (明末清初军事将领)



1657年,郑成功准备开始进军,不料两次都未果而终,而且还遇上了台风导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落水身亡,但郑成功不为所动,继续秣马厉兵养精蓄锐。

1659年,清军集中主力对西南地区的永历政权进行合围攻击,郑成功乘势开始了其第三次北伐。此役,郑成功统帅水陆大军近20万人誓师北上,并得到了另一位南明大臣张煌言的配合作战。

初期郑军进展神速,在舟山消灭了清朝水师主力,又顺长江逆流而上高歌猛进,一直打到南京城外,张煌言一路也攻克了皖南多个州县。清廷朝野上下都为之震动,那位在野史上对吃斋念佛、儿女情长颇为在行的顺治皇帝在军国大事面前却阵脚大乱,竟然产生了迁都关外的念头。其时郑成功的兵锋离清朝首都北京还相距甚远,而这位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只想着仓皇逃命,其为人可略见一斑。



IMG_0906.JPG
上图_ 张煌言(1620年—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



然而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郑成功竟然出人意料的在南京城外“休整”数十日,既不攻城,也无其他行动,白白浪费了宝贵战机,最后在清军大批援军赶到之后兵败南京,被迫撤退。之后郑成功又连吃败仗,只好最终又退回福建一带。张煌言孤立无援,也只好败退浙东,后被俘就义。

从初期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到最后损兵折将、功亏一篑,不过数月有余,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郑成功最后失败呢?



IMG_0907.JPG
上图_ 郑成功北伐南京之战



  • 首先,郑成功一方在具体作战中存在指挥失误和形势误判,坐失了良机


郑成功作为当时的名帅,其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古往今来很多伟大统帅其实也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郑成功也不例外。其兵临南京城下后,竟然“休整”了数十天有余,面对孤城寡兵的南京毫无作为,坐失良机,等到清朝主力援军赶到,只好失败。这其中原因也有多种说法。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清朝守将假称投降,胡扯什么30天以上投降清廷就能饶过自己一家老小云云,请求郑成功宽限时日,而郑成功竟然也就糊里糊涂的相信了。这种说法实在“戏说”味道太浓,且严重拉低了郑成功的智商。



IMG_0908.JPG
上图_ 明太明所建的南京城



而比较可信的是,郑成功认为南京城墙高大防御坚固,攻城会造成重大伤亡,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进行围城,而初期的一系列胜利也让郑成功及其部将产生了轻敌情绪。而南京不仅是当时的军事、交通、经济中心,更是明朝故都,无论是战略意义和象征意义都很重要。如果能收复南京,对于南明一方也是巨大的鼓舞和支撑,反而对清朝也是一种重大打击。无论如何,没有一鼓作气拿下南京确实是郑成功的重大失策。

而南京之战失败之后,郑军不仅没能重振旗鼓,反而士气一落千丈,竟然一败再败,先前夺取的镇江、瓜州、仪征等全部丢失,最后只能铩羽而归。这一点,身为最高统帅的郑成功自然难辞其咎。



IMG_0909.JPG
上图_ 荷兰人笔下的明朝福建省地图



  • 其次,海上起家的郑成功过于依赖水师,陆战能力存在短板


海上起家的郑成功,其水师战力在当时确实堪称冠绝天下,在福建、浙江沿海的一系列作战中,也多次重创大败清朝水师。然而,在深入内地的北伐作战中,陆战却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这一点郑军明显存在严重不足,表现的就是过于依赖水师,安营扎寨也都是在沿江一带,并没有进一步向内陆扩展战略纵深。

而在南京一带的地面作战中,面对陆战能力强大特别是有绝对骑兵优势和拥有众多火炮的清军,郑军陆战的短板就暴露无遗,尽管有水师的支援,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北伐惨败后,郑成功也意识到与清廷在陆上争雄已经不太现实,从而转而向海上发展,以收复台湾为反清复明的基地,最终还是回归了自己海战特长。



IMG_0910.JPG  
IMG_0911.JPG
上图_ 郑成功收复台湾 画报



  • 再次,南明政权一直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各派势力拥兵自重,缺乏协作配合


南明政权就其人口、面积、军队、经济等来说,其实还是具有相当实力的,不仅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东晋、南宋等同样“命运”的南迁政权,而且很多地方还有优势(特别是经济方面),即使不能恢复大明江山,与清廷南北对峙、划江而治之类,也并非绝不可能。

然而,与历史上的那些南方政权不同的是,南明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核心,弘光帝朱由崧在位一年就被俘杀,后来又有多位明朝皇室出来称帝称王,这边隆武在福建称帝,那边浙江又搞了个鲁王监国;这边永历在西南称帝,那边朱聿鐭又在广东称帝改元“绍武”,各位帝王互不服气,甚至针锋相对兵戎相见。宗室互相内斗,而手握重兵的将领们也逐渐“军阀化”,视军队为私产,甚至出现了互相攻伐,抢夺地盘的丑剧。清军大兵压境,南明内部竟然还是在内卷不断,真是让人无比心痛加心寒。

郑成功北伐之时除了张煌言外,南明众多势力也是观望中立居多,不要说配合作战,就连牵制策应这些“辅助”都做不到。郑成功可谓是独木难支,在极度缺乏外援的情况下,面对兵强马壮的清军,最后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IMG_0912.JPG
上图_ 明朝时期的水师战船



  • 最后,清朝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得当的战略战术也导致了郑成功北伐的最后失败


作为当时已经完成大半统一的清朝,其综合实力对一盘散沙状态的南明一方已经处于碾压状态,和郑成功方面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即使面对郑军初期连遭失败,也并未伤及筋骨。更重要的是,清廷内部虽然也有些许矛盾(满洲皇室和贵族内部之间以及满族统治阶层和明朝降将之间),但基本能做到上下齐心,团结一致,这和内卷不断的南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战略方面来说,虽然顺治作为一个帝王表现的“有失水准”,但其母孝庄太后倒是更有些“名君风范”,她对顺治慌不择路的念头给予痛斥并断然制止,让其稳住阵脚,又及时建议顺治立刻调兵遣将,增派援兵;

从具体战术角度来说,南京城内清军最高统帅喀喀木、两江总督郎廷佐(汉人,此人系清朝第一任两江总督,其父亲本是明朝读书人,后投靠清朝,被纳入汉军镶黄旗)等人在面对郑成功大军围城之时,并没有弃城而逃(再次对比一下他们远在北京的君主),而是能依托南京坚固城墙做好防守工作。在援军到来之际,又能及时反击郑军,从而最后获胜。



IMG_0913.JPG
上图_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可以说,在对手强大的实力和无懈可击的“操作”下,郑成功最后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了。

郑成功北伐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也沉重的打击了清朝势力,成为南明最后的“高光时刻”。而后,郑成功转移战略方向,移师东进,一举击败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了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
〔1〕《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 顾诚 著
〔2〕《明季南略》清 计六奇 著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1:57 PM , Processed in 0.0450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