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0|回复: 1

【维摩诘经实证】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如何安慰有疾菩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8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维摩诘经实证】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如何安慰有疾菩萨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pexels-photo-6707631.jpeg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

      文殊师利问:「居士的疾病是什么样的相貌呢?」

      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

      维摩诘说:「我这个疾病没有任何相貌,看不到。」维摩诘居士的病根本就是装的,当然看不到。另外,疾病是有为法,也是诸法空相,要是离开业力与妄想,它什么都不是。众生有业力与妄想,才会看到或感应到疾病。文殊师利菩萨没有业力与妄想,当然看不到疾病。大乘见道的菩萨也可以说「我们没有疾病,看不到疾病」,因为业力、妄想和疾病都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就如同梦幻泡影,不曾真实出生过,又有谁能够看到疾病呢?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文殊师利又问:「这个病是由于身体和合而来还是心理和合而来的?」

      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维摩诘居士说:「不是身体和合而来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身这一回事。也不是心理和合来的,因为心就像幻化的一样。」心捉摸不到,就不讲「离、不离」了,干脆说它是幻化,知幻即离。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

      文殊师利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是哪一大造成你现在的疾病呢?」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维摩诘回答:「这个病不是地大,但是也不离开地大。」

      「地」可以理解成固体的物质,「大」是大种,也就是最小单位。「地大」相当于物质的最小单位。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物质不具有最小的单位,一尺长的木棒,每天把它砍掉一半,砍个千千万万年还是会剩下一些。但古代的印度人认为物质有最小单位,量子力学证明这是对的,分到某一个单位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再拆分了。

      「亦不离地大」。要离开地大也没办法讲。比如人吃了某一种致癌物,结果得了癌症。以世俗谛来讲,也不能说疾病的原因跟地大无关。

      「水、火、风大,亦复如是」。水大、火大、风大也是如此。这可以展开为「是病非水大,亦不离水大;是病非火大,亦不离火大;是病非风大,亦不离风大」。
  
      「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众生指五蕴,五蕴有病从四大而来,因为五蕴有病,所以我(第八识)就显示出病的样子。另一种解释是,菩萨的病就是看到众生病而显示的烦恼。比方说有众生喜欢女色,菩萨为了度他,示现成淫女与他同事。菩萨示现成淫女的时候,淫就是菩萨的病。因为众生病了,他喜欢那个东西,所以菩萨要示现出有病的样子才能跟众生做一样的事情。这就是「众生病,是故我病」。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

      这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问了:「一个菩萨应该怎样安慰生病的菩萨呢?」你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跟别人论法,哪个部分你不会,干脆就用请教的。文殊师利是一位那么有智慧的菩萨,这个问题他当然是知道了,这里只是示现。假设佛世尊派你去慰问,对方又是这么有智慧的人,你干脆就老实说:「佛世尊叫我来慰问你,但是我的辩才真是不如你,能不能请教你,如果你有这种任务的时候该怎么问?」诚实一点也就好了。现在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我的任务是来安慰你,你这么有智慧,碰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来慰问另一位生病的菩萨?

      维摩诘言:

      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


      你应该说,这个身是无常的。但是你说无常以后人家会想:「那是不是应该要厌离这个身呢?我是不是要去自杀了?或者干脆我去修声闻法,灰身灭智,永远不再去接受无常的色身,去取证无余涅槃了。」人家就会产生这些想法。为了避免别人产生这种想法,我们要说:「无常是无常,但是不要厌离这个五蕴身。」五蕴身虽然无常,但是诸法空相,它显示第八识的常乐我净。无常的东西本来就不实在,它只是第八识的显示,所以没有「离」「不离」的问题。如果你「厌离」这个身体,就说明你把这个身体当成真实的东西,才会想要离开它。

      如果对方是大乘根器,你跟他这么讲就是最好的,能够接受这个法义就已经不会堕三恶道了,更何况可以如说修行呢!如果不是这个根器,他听了会毁谤,就只能跟他讲无常。

      对于有病苦的人,无常是最好的,因为病苦很快就会过去。对于有贪爱的人,无常是最令人害怕的,因为他贪爱的东西很快就消失掉了。对于有正见的人,无常没有好与不好,因为一真法界没有差别对待相。如果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所有东西统统都无常──那真的很不好,像卡夫卡写的《变形记》,人一觉醒来变成一条虫;这个世间也没办法有佛法,整个都是乱起乱灭,你修的善功德要放哪里?没有规律可说,变成无因论。所以整个都是无常很不好。如果统统都是常也不好,凡夫永远都是凡夫,诸佛永远是诸佛,也不用讲佛法了。学佛就是改变,统统都是常,我们还学什么?所以,无常到底或者常到底都不符合事实,只有符合事实的常和无常才能让人离开烦恼。

      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

      生死苦跟涅槃相对,说「身有苦,乐于涅槃」是二乘法。大乘法是五蕴不离涅槃。本来就是涅槃,没有「乐」「不乐」的。

      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

      前面说身无常、身有苦,所以这个身就不是常乐我净。虽然这个身不是实法,没有自性,但是你可以利用它来教导众生。菩萨懂得众生常在涅槃的道理,但是众生不懂得,众生要么执着这个色身,以色身为我;要么不执着色身了,改为执着涅槃(二乘)。菩萨不执着于色身也不执着于涅槃,既然众生还有无明,菩萨就不厌离于身,不断在三界中教导众生而不入涅槃。所以教导众生也是菩萨在治病,等到众生的病好了,菩萨的病也就好了。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

      前面讲无常、苦、无我,现在讲空。你会发现它跟《阿含经》中常常提到的「无常、苦、空、非我」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所讲的法义不落在两头,使人趋于中道。这里的「空寂」不是指第八识,而是指有为空。众生根器不一样,他知道无常,但不一定知道有苦,所以趁死掉以前赶快去吃喝玩乐。你又跟他说身有苦,他知道苦,改成在意苦。你又告诉他身无我,既然这个色身没有主宰,他就知道苦也无处安立,找不到受苦的主体,这样就破除了苦。不执着无常,也不执着于苦,变成执着「是身空寂」,到最后取证无余涅槃。菩萨也经常住在空寂当中,但是却不需要取证无余涅槃,因为诸法从本以来即是涅槃。

      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

      「入于过去」就是去陷溺于自己做的错事。比如你破了重戒,你忏悔就好了,不要总是回忆「我过去犯的罪是多么多么糟糕」,你总把它拿来回忆,好像它是永恒存在的一样,把它当成实体法了,一直停留在那个状态当中。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过失。取相忏就是「入于过去」的忏悔法,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法门,但是很多人修。

      人所以会忧郁,就是因为他一直回忆过去的这些不愉快,这里包括他所做的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比如说伤害了别人,跟人家讲了不该说的话,或者打老婆造成离婚,还有人醉酒开车撞死自己的孩子。要是你有让自己悔恨不已的事情要怎么办?只要忏悔,而不要入于过去。「悔」的意思就是你要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只要修正身、口、意行,以后就不会再有缘出生新的罪。

      其实,忏悔罪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认清这个「罪」什么都不是,消灭它的法相。只要对前面四句(身无常、身有苦、身无我、身空寂)闻思成熟,你的「先罪」根本不是问题。你想,当初犯下罪要依靠色身,可是「身无我」,你现在的苦都无处安立,何况是当初的罪呢?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实体。一旦认清罪根本什么都不是,也就没有罪了啊!要说有罪,那只有一条,就是取相分别。凡夫不是只有取相分别一次、两次,而是剎那剎那对每一个法相都在取相分别而不自知。只要对一切法都不取相分别,哪里还会想东想西?烦恼立刻就能停息。要这样不取相分别才能没有渗漏。不是说我回忆一下过去,然后想一想:「哦!这里不应该取相分别,那里不应该取相分别。」而是一切有为法统统无差别,也根本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些法相。有取相分别的时候,你要对付千千万万的法相,没有取相分别连一个法相都没有。

      有一位修行人洪启嵩梦见自己拿着利剑杀鬼,剑锋利异常,他的武艺又高强,没有一个鬼近得了身,虽然如此,鬼一个一个过来,杀了一个晚上,累得不得了。后来,他发现只要知道是梦境,根本什么事都没有。

      以己之疾,愍于彼疾。

      劝有疾菩萨用自己的疾病来同情众生的疾病。菩萨自己生病有这些痛苦,更不用说众生的痛苦了,用同理心产生悲心。为什么说悲能拔苦?一个人有苦,他才能够对别人的苦感同身受,而对别人产生悲心。一旦产生悲心,就不会老想着自己的苦,这是拔自己的苦。有机会你也会去随顺因缘帮别人拔除痛苦,这是拔众生的苦。所以说悲能拔苦。应该这样去安慰有疾菩萨。这里要注意,安慰别人其实就是在为别人说法,只要是说法就得有善巧方便,要看对方的根器而选择他能接受的法义,不是经文这样讲你就照搬,否则可能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你现在是很痛苦,但是想想你过去世也是这么痛苦,经过了无量劫,现在有了智慧,苦已经大幅减少,可是众生一直没有智慧,当真是求出无期。所以,菩萨要知道,替众生拔除苦恼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苦不是问题,有苦才会逼迫众生去修行。有些人因为观念不正确,而纵情酒色,他认为这样才是乐。但是酒跟色过度了,一定会出问题,就会有苦。苦的原因是他追求快乐的方式有问题,或者是他对世界的认识有问题,要不然就是他的身口意行某个地方出了问题。如果从来没有苦,他一定继续纵欲。所以苦对众生是有利的。因为有这些苦,我们要去饶益众生,告诉他:「你是因为做了这些事情所以才有这些苦,要想不受这些苦,你就要修解脱法。」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

      忆所修福对于快要往生的人很有效,因为人在临终前的一念特别重要。《瑜伽师地论》讲,有人做坏事,他在临死的时候有人跟他讲「你做了一件事情特别好」,这时他起了欢喜心,对善行起了增上意乐,临终一念力道特别强,因为这个关系可以往生到比较好的地方去。

      「净命」就是自己一生所修的善法。「净命」也可以理解成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常、乐、我、净,它又是生命的根本。念于净命就能随顺解脱、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

      「勿生忧恼」。勿生忧恼暗示有疾菩萨生的不是小病,也许有生命危险。所以让有疾菩萨忆所修福,念于净命,这样就不用害怕,用这个力量就可以往生到佛国土或者其他善处。

      「常起精进」。生病暗示你的生命终究会走到尽头,所以应该常起精进。从世俗谛上讲,精进修习可以帮你对治病痛,因为身命都是一定会朽坏的法,第八识是常乐我净,对第八识有信心,经常安住在正法当中就会有法喜,不会害怕。

      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只有自己修习还不够,后面讲了,你应该做一名医王,利用佛法治疗众生的病。如果你能疗治众生的病,自己的病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

      菩萨应该这样安慰有疾病的菩萨,让他欢喜。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0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5:32 AM , Processed in 0.0783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