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0

[风味小吃] 家乡的橘子就是秋天抵达的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3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的橘子就是秋天抵达的信号

 土土畦 三联美食  2022-09-23 08:50 Posted on 北京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IMG_8207.JPG

一颗橘子,陪我去远方。』


作者 / 土土畦


如何判断秋天来了?对我而言,秋天抵达的符号就是橘子上市了。这只是一个南方人的认知,并不是所有人认可的标准答案。时间在重复的生活里溜走,为了在心理上接受又一个秋天的到来,我会买一袋橘子,喜欢的食物会让我们更喜欢生活。


离开家乡的人如何与家乡风土保持联系呢?食物吧,食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食物是一个传播符号,很多食物可以和某一个城市画等号,我的家乡,是橘子的知名产区。当我想要故弄玄虚地介绍一下家乡独特风情时,我会搬出我特意准备的典故:“《史记》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我家乡的橘子可是和鱼盐齐名的重要农作物哦,听见的人难免会不明觉厉。


食物也是一种很私密的情感体验,这完全是时间和生活经验练就的,就像平凡如橘子,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的秋冬水果,于我而言,却是胃和心灵的舒适灵药。


尤其到了冬天。北方的冬天很容易令人多愁善感,风卷着枯黄树叶低空起舞,街道上的绿色集体消失了,枝桠空荡荡,心也跟着变空,必须得用一个烤橘子来治愈。我问朋友,你们没吃过烤橘子吗?她们都觉得这口感多少有点另类。


IMG_8208.GIF


小时候没有空调电暖炉,能舒适过冬,首先得感谢炭火。一个高度刚超过脚背的四方木架子,中间放一个铜盆,黑色木炭支起小山状,散发着暖橘色的光和热。烧过的黑炭变成白灰,时间一长,铜盆里存着厚厚的白灰,我们把红薯、凉飕飕的橘子埋进白灰里,烤火追8点档。电视剧过半,橘子也差不多烤好了,挖出来,爷爷两只手倒来倒去地拍掉发烫的橘子表皮的灰,靠近火源的那一面,表皮有点焦黑,拨开皮,甜甜暖暖的香味愉悦地涌出。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在北方的家里备一个小电烤炉,专门用来冬天烤糍粑、烤年糕,我还会顺便烤橘子,但是味道吧,总是差点意思。到底差什么呢?可能差一点炭火灰,差爷爷的那双手拍掉炭火灰,还差一点有线电视8点档电视剧的背景音吧。后来,烤橘子这个食物随着炭火的消失而消失了,我一度怀疑,这会不会是我家人自创的黑暗料理,再后来,我听说有一味治咳嗽的偏方是盐蒸橘子,原来我的童年记忆没出错,冬天的橘子就是要吃热的。


当然,橘子变得甜蜜,必然得经历一番成长的磨砺。橘农们说,橘子对温度最为敏感,平均温度不够,橘子会酸,超过37度,橘树容易生病,光照情况、降雨量也要留心。橘树被照料的这些过程,我未曾见,就像我儿时极少见到寒暑假以外的外公外婆,他们在春种秋收的时候,在忙些什么?就像如今,我也极少能再见到长假和年假之外的家乡风景,退休的父母在四季更迭间忙些什么,给家里添置了什么新鲜物件,中午吃了什么?都是我以为很熟悉实则完全陌生的事情。


到八月,乡村橘园已经显露出丰收景象。橘子果实的个头已经够大,但是还没红,青绿色,一串串悬挂在树枝上,橘林生长在河岸,河面上横拉一根铁索,船夫拉着这根铁索来回运输过河的人。渡船,是我为家乡准备的另一个宣讲资料。我会说:你们知道沈从文吧?他写了一篇小说叫《边城》,我亲眼见过他在故事里提到的那种渡船。渡船一半有棚,一半露天,这棚就是船夫一家人的家,要过河的人站在岸边朝河对岸大声吆喝一声,船就过来了。

IMG_8209.JPG

图 / pixabay


一年之中最早熟的一批橘子,被渡船运到河对岸,搬上去县城的货车。我也在这艘渡船上,趴在船舷上看河里的鱼。我的爸妈拉着被乡下无节制的阳光晒得乌漆麻黑的我,离开外婆家,穿过橘树林,坐渡船过河,坐汽车回县城。往车上搬完行李,外公站在路边大石墩上目送我们,一动不动,但是车往前走,外公就像在后退一样,如同我捉猫逗狗的快乐暑假在被动缓缓退场。


直到车转弯,我回头望,看不到外公,也看不到河了,我那莫名的惆怅情绪瞬间被晕车的困恼所取代,这个时候,早熟橘子就派上用场了。我妈妈剥下新鲜青绿的橘子皮给我,说闻闻橘子皮就不晕车了。不晕车的大人负责吃橘子,一边吃一边抱怨几句:这路才修了没几年啊,又不行了,你看,全是大坑。橘子的酸意自带沁凉充斥着车厢,赶走旅途上的暑气与疲惫,而我,在摇摇晃晃中抱着橘子皮睡着了。

IMG_8210.JPG

图 / pixabay


9月初,和绵绵秋雨一起到来的,是早熟橘子的大批量上市。对橘农而言,这一年走到了丰收季。橘农们忙着采摘挣钱,我们忙着吃。


县城里家家户户都收到了从乡下老家寄来的橘子,青绿色的果,一层一层整齐码放在垫了报纸的竹箱里,有的果实局部开始泛出微微橘色,酸中有甜,吃完满手清香。水果不能放太久,要抓紧吃。于是我们饭后吃,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吃,小饿了吃,渴了吃,出门总要带两个,来客人了,赶紧在桌上摆上一盘,告诉客人:这是老家寄来的。客人一边吃一边说:我家也寄了,今年的橘子偏酸。大家都还记得去年橘子的酸甜度,也了解今年气温偏低,橘子对于我们而言,是和其他水果不一样的存在。


吃完这一箱,晚熟的又寄来了。天气越来越冷,橘子越来越甜。等到寒假,我又被送到乡下招猫逗狗去了,外公拖出一箱特别红的橘子,这种另一种叫做“红橘”的品种,比普通品种香,颜色偏红,个头小,籽大,我很喜欢,据说小孩子们都更爱吃这种。

IMG_8211.JPG

图 / pixabay


但是这似乎是被市场淘汰的品种,没有大面积种植,外婆家的后院里仅剩一棵树,由于产量稀缺,所以是“小孩儿专属”的。大人们倒也不在乎多吃少吃一颗红橘,她们更在乎红橘皮。红橘皮晒干切成粉末,当作调味料洒进生腊肠肉里,灌出来的腊肠口味会更有层次感,这是小部分腊肠行家的秘密武器,大概和广东人爱用陈皮调味是一个原理吧。


吃了添加红橘皮的腊肠,这一年也差不多过完了,过年期间从老家寄来的最后一批橘子,和腊肉腊鱼一起,静静待在厨房,等待年味散去,大家北漂的北漂,开学的开学,行李箱里塞几颗橘子几坨腊鱼腊肉,奔向东南西北。


离开家乡之前,橘子只是橘子,一种常见水果,离开家乡之后,我对很多熟悉的味道,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橘子,早熟的青橘子,无论色泽和口感,都会让我感到宁静,仿佛回到了初秋老家乡下宁静凉爽的橘园。唐代诗人岑参有诗云:“水路东连楚,人烟北接巴。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虽然诗人写的不是我家乡风景,但也能从中窥见数千年来南方楚巴一带,相似的农耕生活习俗。

IMG_8212.JPG

图 / pixabay


我外婆生活的村庄正如诗中所述,一半种橘树,一半种茶,都是不太高、枝叶密、深绿色的树种,像是某种自然结界,把暑热和吵闹都隔离开,人走进去,特别凉快,外婆长眠于此,应该也是安逸安心的。待秋冬季一到,远方的家人们总会打来电话询问,要不要给你寄一箱橘子。不需要不需要,1000多公里路呢,路费够买好几箱橘子了,但是家人总是说:外面的哪有家里的好吃。如今现代农业这么发达,无论什么农产品,产量和口感都趋于标准化,所以这橘子的味道嘛,哪里买的都差不多。


不一样的,可能一颗橘子的旅程吧。橘子这种水果,放在外地,只是众多水果中的一种选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橘子是产业符号,是季节象征,是水果类主食,是坐了渡船又在满是坑的山路上颠簸了好几个小时,如今又要坐火车北上一千公里的,父母对于离开家的孩子的眷恋。

Image
END
   本文作:土土畦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然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3 06:26 PM , Processed in 0.1490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