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7|回复: 0

[中华脊梁] 让人看不懂!这个留学生耶鲁毕业家境富裕,为何回国却下农村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人看不懂!这个留学生耶鲁毕业家境富裕,为何回国却下农村了?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11-03 18:30 Posted on 山东

10.jpeg

一战中的华工


谁能料到,派往欧洲大陆支援英法的14万中国华工,帮中国取得了一战的外交胜利呢?谁又能想到,赴法勤工俭学的留法学生中,诞生了一大批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呢?谁又能想到,响应号召前往法国帮助华工的留美学生中,日后会出现晏阳初、蒋廷黻、林语堂等一大批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呢?


历史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许多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留美学生、留法学生、赴法华工,三个本无法相遇的群体,就这样因为一战在异国相识,并创造出同属于他们的壮烈历史。


11.jpeg

林语堂先生


一、一战华工与留美学生


1930年代的河北定县,正是乡村建设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刻,发起者叫晏阳初,是留美归国的高材生,他并没有像大部分留学生一样,回国后留在大城市,而选了一条与农村、农民为伴的改造乡村的艰难之路。


12.png

晏阳初在定县为农民讲课


晏阳初之所以选择这条路,是因为他在青年时期与华工相处的那一段经历。正如当今所流行的一句话,青年时期正如衣服的第一颗扣子,他所受到的教育与经历的人生,决定着他是否系错第一颗扣子,一旦系错,后边也就全错了。


晏阳初曾在后来回忆当时的经历,在一战以前,他从来没想过会和工人发生接触,读书人和劳工看上去搭不上话的两个群体,但正是由于在巴黎与工人的亲密接触,使晏阳初认识到,他们是一样平等且优秀的人,唯一的区别是晏阳初出身富裕家庭,而他们还得为温饱终日奔波。


13.png

晏阳初老先生


当时的晏阳初是耶鲁的学生,会打网球,会弹钢琴,并成为耶鲁合唱团中第一位华人学生,可谓是崭露头角。1918年,他前往法国进行一年的华工帮扶活动。由于留美学生赴法是响应基督教青年会的号召,自然要受到青年会工作人员的考核,当时的工作人员评价晏阳初,说“晏阳初先生是我所交往过的最出色的人”。


当时华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文化,不要说英文、法文,就连中文对他们来说都十分困难,而晏阳初在法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创办华工报纸,通过报纸教他们认字。


14.jpeg

前排左一是梁漱溟,前排左二是晏阳初


1918年,《基督教青年会驻法华工周报》开始在华工群体出版,报纸里的内容都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平凡朴实的话语,正是华工学习中文的绝佳材料。阅读报纸不但能够学习汉字,还能了解一些时事情况与民生百态,因此报纸一经出版便在华工群体内传播开来,销售量很快上升到15000份,这相当于在14万华工中,每9个人就有1个人购买力晏阳初出版的报纸,这对识字率如此之低的华工群体无疑是非常高的普及率了。


15.png

现在中国遗留的基督教青年会遗址


像如晏阳初这样的留美学生赴法帮助华工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为华工开办夜校、组织讲座并教他们识字的蒋廷黻,站在屋顶或大炮管上慷慨演讲的陈立廷,无一不是优秀的中国学子,他们学识之丰富就连美军都十分赞叹。


16.jpeg

一大批美国耶鲁留学的高材生来到法国帮助华工


二、留法学生与华工


除留美学生赴法帮助华工之外,1910年代,国内兴起的赴法勤工俭学潮也,让一大批中国学习赴法留学,他们同样参与到了帮助华工的行列当中,其中的许多人以后成为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与开创者。


1912年,第一批勤工俭学生前往法国,并在同年成立了“留法俭学会”,此后直到1918年,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初创期,数百名中国学生千里迢迢来到法国,他们一边在法国学习,一边通过劳动赚取生活费。


17.jpeg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合影


1916年,“留法俭学会”升级为“华法教育会”,发起者除了蔡元培、李石曾等国内著名教育家外,还增加了几名法方人员,这个组织也成为一个中外共同合作的产物。就在这一年,数万名华工涌入法国,为了帮助华工尽快地适应当地生活,华法教育会开办了以华工为主要读者的《华工杂志》,通俗易懂,还有部分简易法文,这样可以使华工掌握一些日常交流用的基本话语。


赴法留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担当起了组织、帮助华工的职责,华工大多是生活较为贫困的底层农民或工人,他们本就因千里迢迢赶赴战场而恐惧,而在法的留学生正好成为了他们在法国的老乡和依靠。


18.jpeg

影视剧里的赴法留学生,周总理是其中一员


对留法学生来说,帮助赴法华工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且他们多是热血青年,为国效力本就是无上的光荣,而对于华工来讲,他们一边在前线工作一边接受各种教育,或是学习汉字或是掌握基础的外语。学生们勤工俭学,工人们学工兼收,双方既互相帮助也互相学习。


三、学生与工人共同创造的历史


无论是留美学生赴法,还是留法学生,他们都做了许多有利于华工群体融入当地生活的努力,双方通过交流而产生情感,正是华工们勤劳质朴的优良品质才使晏阳初认识到中国万千百姓的潜力是无穷的,只不过是没有人去耐心教授他们。改造乡村的想法伴随晏阳初终生,使他一生都在为改造中国乡村、教化乡民而奔波辛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与其说是学生教育了工人,还不如说是工人改造了学生。


19.png

李小超根据一战华工创作的雕塑,矗立法国里昂火车站


而就留法学生群体来说,他们不如留美学生那般家境优越,本身便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他们同样要去做一些又累又苦的笨重工作,这种共同的经历与遭遇,使他们与华工在情感上心心相通,彼此之间更能够了解各自的苦痛。留法学生与华工互相鼓励,都给对方传递了许多正能量。这段生活是他们共同的经历与财富,也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历史。


20.jpeg

当今的法国人与在法华侨共同纪念一战华工


文史君说


学生与华工之间的故事可以说是十分传奇的经历,工人们成为连接中外关系的桥梁,沟通了中国与西方,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离不开留美学生与留法学生的共同努力的。正是两个本无交流的群体戏剧性地相遇在异国他乡,才有了这段历史佳话。


参考文献


李明欢:《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战前欧洲华侨史上的意义》,《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线华工与中美“共有的历史”》,《美国研究》2017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 刘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8 08:09 AM , Processed in 0.0906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