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中华脊梁]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8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3-10-27 23:31 


1910年12月24日,一个31岁的医生进入了一座“死城”,疫情蔓延的哈尔滨。


迎接他的,不是“勇士”“最美逆行者”等称呼。


而是质疑、谣言、谩骂,以及愤怒。


事发大清末年。一百多年前的事,今夕何夕,恍如昨日。


0.jpeg
▲伍连德(1879—1960)。



1.png


6天前,清政府外务部右丞(副部长)施肇基拍了一封急电。


接收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副校长)伍连德。


施肇基要伍连德火速入京,有要事相商。


见面后,施肇基告诉伍连德,近一个月来,哈尔滨暴发一种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并向长春、奉天一带传播,控制不好,很快就会传入京城和关内诸省。


情势万分紧急。


同样紧急的是,作为外交部副手的施肇基,知道疫情的处理事关东北的国际较量。


当时的东北,俄、日两国各有势力范围,虎视眈眈。


驻哈尔滨的俄国、日本等国的领事馆已经再三借疫情之名,向清政府地方官员施压,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他们将派出自己的专家和军队接管当地防疫。


疫情背后,关乎人命与主权。


因为与伍连德是老相识,施肇基直言,政府原先拟定的疫区总医官人选,以有生命危险为由拒绝奔赴东北。


言外之意,伍老弟你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伍连德却没有拒绝。


他是一个专家,没有疫情发生的时候,他就只是一个人在墙根走着,无人认识。但有疫情爆发,他就要求自己必须站出来。


伍连德带着唯一的助手,奔赴疫情中心,出任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1a.jpeg
▲伍连德冲到防疫第一线。



2.png


哈尔滨傅家甸,聚居2.4万中国贫民,疫情在那里大爆发。


高峰期每天数百人死去。


整个东北的地方官都认定,这是鼠疫,给赏金号召民众捕杀老鼠。一天能杀几万只,疫情却越来越猛烈。


伍连德到达哈尔滨第三天,傅家甸一家小客栈的女老板因疫病死亡。


伍连德和助手对尸体进行秘密解剖,从心脏、脾脏和肺部抽取少量血液以备化验。


然后他们将尸体缝好,套上衣服,再装进政府提供的棺材内。


这是中国第一例现代意义上的尸体病理解剖。


经过此次解剖和化验,伍连德最终确定,哈尔滨爆发的疫情是一种新型的“肺鼠疫”。


2a.jpeg
▲伍连德在实验室。


此前,科学界所称的鼠疫,是通过跳蚤叮咬染有鼠疫杆菌的老鼠,再叮咬人而传播的“腺鼠疫”。因此捕杀老鼠、改善卫生条件是有用的。


但这次没有用。


有别于科学界的认知,伍连德发现的“肺鼠疫”,是通过人呼吸和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染的。


进一步溯源发现,疫情最早发生于1910年春夏之交的俄国西伯利亚境内。


起因是中国劳工捕捉旱獭(土拨鼠),剥皮用于仿制貂皮。染病的旱獭传染给了人。


西伯利亚人烟稀少,发现疫情的沙俄地方政府只是将疑似染病的中国劳工驱逐回国,并把他们的衣物和居住的棚屋一烧了事。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次出现暴死患者。


东北铁路线发达,人员流动密集。半个月后,疫情就传到了东北中心城市哈尔滨。


人员流动又把疫情带到了铁路沿线城市。


到1911年年初,北京出现了病例,天子脚下也不安全了。


用时任东三省总督锡良的话来说,疫情“如水泻地”。


控制不住了。


恐慌的人们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鼠疫的上一次大爆发,是在遥远的中世纪。当时,它有一个恐怖的名字“黑死病”。死人以千万为单位计算,仅仅3年内,整个欧洲约减少三分之一人口。


控制不住,历史随时重演。



3.png


伍连德是第一个弄清楚此次疫情传播机理的专家:


这是“人传人”。


但他要面对的是,不懂疾控的地方官员,愚昧而顽固的民众,以及高高在上的顶级权威。


说服他们,比研究疫情本身要困难得多。


这注定了这名突然身处风暴中心的专家,要迎接无数的考验。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出生在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今马来西亚)。17岁获得女王奖学金赴英国读书,成为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907年,28岁时,他接受了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


发现疫情传染机制后,他请了地方官员在显微镜下观看标本,告诉他们疫情致死的原因。


他是要地方官员明白,通过灭鼠来切断传染源作用不大,要将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才行。


这些地方官员,连当地有多少病患都搞不清楚,要他们接受看不见摸不着的疫病传播理念,那得有多难。


今天看来,伍连德的防疫理念,就如同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一样:口罩+隔离。


3a.jpeg
▲伍连德推动设立的疑似病例隔离医院。


但当时人看来,此人明显穿越了。


不仅地方官员一开始难以接受,就是他的同行,来自法国、日本、俄国的鼠疫权威专家也不接受。


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尼,在伍连德到达哈尔滨约10天后,也来到了哈尔滨。


为梅尼的精神点赞。在一些专家贪生怕死远离疫区的同时,他跟伍连德一样在逆行。


但他的做法,是以权威的姿态要来取代伍连德。


施肇基赶紧去找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讨教。


“朝廷派往哈尔滨防治鼠疫的两名专家,因为对鼠疫流行的科学理论有分歧,闹到外务部,我因事情过于高深,特意向公使先生请教。”


朱尔典问,如何争论?


施肇基说,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认为,哈尔滨鼠疫通过呼吸传播,而就职北洋医学堂的法国军医梅尼认为是通过老鼠传播,两人各抒己见,不知谁对谁错。但法国使馆已递交照会,要求用梅尼取代伍连德。


据说朱尔典听后火冒三丈:法国的军医不过上三四年大学,而剑桥大学医学博士除了上学,还要到医院实习,到各地进修,往往要九年时间,其水平是军医能比的吗?


施肇基因此顶住压力,仍坚持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总医官。


但梅尼不肯放弃,他不听伍连德的建议,仍然按照防治腺鼠疫的老经验,在医院里未加任何防护地检查了四个病人。


到哈尔滨仅仅9天,梅尼被传染,去世了。


历史往往如此吊诡而悲情,以反对者的生命促成了伍连德防治方法的推广。


病人开始被送往隔离医院,接触者也被隔离,所有人佩戴加厚的口罩。


临近春节,号召大家就地过年,但没什么用。只好调动军队封城,切断交通,防止人员流动,疫情进一步扩散。


整个防疫局势,总算看到了扭转的势头。


伍连德后来回忆说,疫情当前,“严格刻板的规矩”非常重要。


3b.jpeg
▲抗疫防护工作必不可少。



4.png


接下来,伍连德要冲击的,是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火化尸体。


如果当时有微博,提出这个建议的伍连德一定会被骂到退网为止。


要知道,直到近些年,土葬与火葬之争,仍然在一些地方演变成流血冲突事件。一百年前,不可想象。


当时的现实是,尸体太多,在雪地上连绵排开,鼠疫二次传播风险极大。


光傅家甸一个地方,就有数千具尸体堆积。


这是肉眼可见的传染源头。


伍连德知道火化的阻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民愤。


但他是专家,抗疫过程他唯一需要顾虑的是科学与理性。传统、习俗、误解、辱骂……这些都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


最终,清政府在他关于焚化尸体的申请书上批示:同意。


这才解救了伍连德面临的舆论之围,也使抗疫走向了关键的转折点。


可见,不管任何时候,负重前行的专家都需要高层的支持声音,才能继续前行,而不至于被舆论反噬。


1911年1月31日,是大年初二,也是焚尸的日子。伍连德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到傅家甸坟场监督。


从这一天开始,疫情死亡人数第一次下降。


一个月后,3月1日,哈尔滨疫情报告显示:死亡人数为零。


各地也相继控制住了疫情。


疫情被控制了,但参与其间的所有人,包括伍连德,都只松了一口气。没有人有理由高兴。


这是一场惨痛的终结,在爆发4个多月后,以付出近6万条人命的代价换来的。


站在今天,我们唯一可以说的是,感谢伍连德。


如果没有他,这个人命的代价后面可能还要加上一个零。


4a.jpeg
▲1911年万国鼠疫研究会,伍连德是大会主席。



5.png


1910年东北鼠疫过后,只要国内发生烈性传染病,伍连德都冲在一线。


十年后,他又带队两次保卫了哈尔滨,成功抗击了1919年夏季的霍乱和1920年的肺鼠疫。


蒋介石上台后,曾召见伍连德,请他出任军医司司长,实际是全面主持医务部工作。


伍连德婉拒了。


有疫情的时候,他站到公众的视线里,荣誉与骂名加诸于身,他无暇顾及。没有疫情的时候,他退回到日常状态,正常上下班,奔走组建医院和研究所,一个人沿着墙根走,恨不得所有人忘了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伍连德在沈阳被拘留。


抓他的是日本人,罪名“间谍”。


真实原因则是,伍连德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获释后,他南下,到了上海。


伍连德幸好在上海,上海幸好有伍连德。第二年,1932年,他成功帮助上海控制了霍乱——跟鼠疫“齐名”的甲类传染病。


1935年,伍连德获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提名理由是,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这一年,他已56岁,在中国跟传染病抗争了将近30年。


按照诺贝尔奖的规定,提名是保密的。当时的伍连德并不知道这一切。


或许他生前都未必知道。


这份提名名单直到2007年才解密,他已经去世将近半个世纪。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伍连德在上海的寓所,被日军飞机炸毁。他的元配黄淑琼也去世。


他只好离开了中国,回到马来西亚的槟城。


在那个他出生的地方,他开了一家小诊所。


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病逝,享年81岁。


媒体致悼词说:“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历史无声,只是时常以现实的模样在我们身边重现。


国士无双。


若当世也有国士,请多珍惜爱护。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记得随手点个在看以示鼓励呀~



参考文献:
伍连德:《鼠疫斗士:伍连德自传》,程光胜等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
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王哲:《国士无双伍连德》,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杨涵舒:《“发现”伍连德》,《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2月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6:11 PM , Processed in 0.0369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