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历史] 当凡尔赛宫遇到紫禁城:中法风雨六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7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凡尔赛宫遇到紫禁城:中法风雨六十年

 亦凡 全球报姐 2024-01-27 08:59 
IMG_6467.JPG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京出席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

文/亦凡
编辑/漆菲

202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迎来建交60周年,今年也将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奥运会。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六十年为一甲子,是一个轮回的结束,也代表着新生。

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于1月25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发表视频致辞称,“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视频致辞中表示,60年前,戴高乐将军超越阵营对抗逻辑,作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性决定。今天我们有责任在1964年确立的宏伟目标基础上,再接再厉,共同建设既满足两国人民需要,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伙伴关系。

IMG_6468.JPG

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与戴高乐。

中国和法国两国最相似之处,是60年来未曾变过的独立自主精神。这份信念推动了两国建交,维系着两国交往,更促成马克龙在中欧关系不甚敦睦的当下出访中国。马克龙对战略自主的坚持一如戴高乐总统,为中欧寒意消融创造契机。

回首过去一甲子,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最近撰写的文章中提到,60年来,中法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精神,从率先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到开启战略对话,从率先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从开通中西方间第一条民航航线到最早开展民用核能合作再到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法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书写了一项又一项“第一”,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成为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

IMG_6469.JPG

1975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右)在访法期间与法国总统德斯坦(左)会面。

1月31日,两国还将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开幕活动。


彼此间战略需要促成建交


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曾说,“敢为天下先”是中法关系最大的特点。

跨越铁幕与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建交,在上世纪60年代绝非易事,法国内外都充斥着反对声。

即便在1964年1月,建交当月的内阁会议上,法国内政部长还在质疑此事。但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中国并不隐晦,它明确表示希望得到承认。它如实看待世界。苏联成了它的对手;美国仍然是它的对手。中国人自己发觉,除了法国没有别的对话者。日本是美国的卫星国;英国已日渐衰落;法国存在着,法国是独立的。”

最终,仅有两句话的中法建交公报发布,给隔绝在铁幕两侧的阵营投下“外交核弹”。

IMG_6470.JPG

中法建交被时人称为“外交核爆炸”。

敢于在冷战时期突破阵营束缚,有法国自身传统在起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向《凤凰周刊》指出,法国心理上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国,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主导者,不仅有雄心壮志,还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希望展现出自身的大国风范。

这样做亦有现实利益的驱动。戴高乐说,我们之所以出现在北京,是为了有所作为、为了施加影响,特别是为了在东南亚实现和平,使法国能重返这一地区。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袖举行的,确定二战后世界新秩序的三巨头不包括法国总统,法国需要契机来展现其威望和独立地位。

IMG_6471.JPG

雅尔塔会议。

戴高乐在其巨著《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法国就不能成为法国;唯有丰功伟业才能弥补法国人民天性中的涣散……总之,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

中法正式建交前,两国将要建立紧密关系的流言四起,让美国大为紧张,认为法国如若这样做,将是破坏自由世界之团结。

戴高乐一方面授权前总理埃德加·富尔秘密访问中国,另一方面始终没在对华问题上释放明确信号。因此,美国人评价,戴高乐的对华政策是两面下注、规避风险。

中国这一边则对法国展现主动姿态,起初体现在经贸领域。196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关于中法关系的特别评估报告中提到,中国在过去一年表示希望从法国和其他工业国家获得大量商品,尽管这类兴趣主要出于经济需要,但这样做也可能带来重要的政治副产品,从而分化美国及其盟国。

最终促成建交,是因为彼此都存在战略需要。“在美苏阵营尖锐对立的情形下,中法虽然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但对彼此都很重视。”王朔指出,“当时中法都处于特殊的位置,法国在美国阵营但心向东方,中国则与苏联产生龃龉。这种背景下,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突破了屏障,不仅象征意义非常强,也证明中国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体现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开放包容的外交姿态。”

这场外交“核爆炸”,固然不如日后尼克松访华那般令人震撼,但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西方世界,让它们迫切考虑是否要加速接触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4年1月28日,中法宣布建交第二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秘书布朗布利·史密斯在写给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备忘录中提到,“昨日,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告知国务卿腊斯克,日本公众强烈支持与中国达成协议。”

“腊斯克回答说,美国撤出东南亚依然能够生存,但其他亚洲国家无法做到这一点。他建议,日本需和它的亚洲邻国讨论一下与共产党中国的关系,而不是担心我们的反应。”这份备忘录这样写道。

此前,加拿大外长保罗·马丁在同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谈话中表示,加拿大政府感到,需要谈谈暗藏在戴高乐观点中的一些基本前提,不可能永远孤立中国,且渥太华已经和北京建立了联系。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甚至告诫台湾,“不要显露出一旦共产党中国到达巴黎就撤走其驻巴黎使馆的迹象,否则整个地位都会被削弱。”

美国展露出的忧虑,印证了中法建交可能带来的影响。美国人担忧,法国会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让中国加入联合国,一旦爱丽舍宫有此提议,很可能得到法国前殖民地国家的支持。而且当时,非洲国家对美国在南非种族问题上的立场很不满,因此,如果法国意欲解决中国联合国席位问题,这些国家很容易被影响。


密切往来中亦起波澜


两个信奉独立自主的国家走到了一起,为之后的紧密往来夯实了根基。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中法在国际秩序中地位的变动,两国关系也不断经历调整。

72.jpeg

1973年9月11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国,他是第一位正式访华的法国和西方国家元首。蓬皮杜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最高礼遇,周恩来和邓小平亲临机场迎接,邓小平还陪同他参观了故宫。

“无论中法,基本实力地位和对世界的看法都在变化,双方的相处模式、合作重点也必然会发生改变。”王朔提到,“如果说建交时法国的国力相对强盛,但如今中国已变得强大,法国的地位却不如以前,法国自身也承认这一点。”

整体平稳之中,中法关系亦有波折,好在每次都能“转危为机”。

比如八十年代末,时任法国总理米歇尔·罗卡尔宣布,将冻结两国间的各级往来,法国政府官员将不再同中方有任何接触,并将驻华外交雇员人数降至最少。

除此之外,法国亦对华发起制裁,且敦促欧共体采取类似措施。除了经济制裁,法国还中断了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华往来。

中国外交官蔡方柏在法国使馆工作过24年,自建馆时就作为先遣组职员赴法,后来还担任过8年驻法大使。他在《我同法国六位总统的零距离接触》一书中写道,自己正是在这个时期被派遣出任驻法大使,“我抵达巴黎后等了一个多月才递上国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正在恶化中的中法关系……在所有中国驻法大使中,我可能是为递交国书等待时间最长的。”

IMG_6473.JPG

前驻法大使蔡方柏曾在法国使馆工作过24年。

不久后,法国逐步取消对华经济制裁,双方关系朝着正常化方向回归,但更棘手的麻烦接踵而至——时任法国外长迪马在1991年访华时提出,打算向台湾出售一批护卫舰,并称此举一是为了给法国造船厂带来一笔大生意,二是认为护卫舰属于防御性质而非进攻性质,且美国人也已经对台出售护卫舰。

台湾问题向来是中国最敏感的议题,对台军售直接触犯到中方的底线。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对此回应说,“我们对法国和台湾做生意赚钱不持异议,但向台湾卖武器涉及中国的主权和安全,这是个原则问题。至于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则是历史遗留问题。”

这桩交易结束后不久,法国再度故技重施。1991年11月,密特朗政府考虑向台湾当局出售“幻影2000-5”战斗机,双方还互派人员访问。中方的强烈反对和屡次会谈无疾而终,法国依然完成了这笔军火交易。

对此,中方以多项举措进行回击,包括要求关闭法国驻广州总领馆;撤销商谈中的大型项目,例如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严控两国副部级以上人员往来等。谈判中,法国试图以此为筹码,要求如果不再对台军售,需要中方予以经济补偿,比如和法国签订大额合同或是在诸多领域优先同法国进行合作。

IMG_6474.JPG

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行管理技术都学习自法国。

经历了多轮艰苦谈判后,法国终于让步,同意发布联合公报,将“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写入其中。1994年1月12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除了重申建交原则,最重要的是就台湾问题确定双方立场,法国承诺不再对台出售武器。这也是两国关系恢复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进入21世纪后,中法关系在萨科齐任内再遇挑战。2008年,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被“藏独”分子阻碍。直至次年,经过两国协商,法国重申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


高层互访促进关系升温


中法关系的起与伏,也同两国元首的交往密不可分。

作为一手促成中法建交者,戴高乐本人却没能完成访华会见毛泽东的心愿。1970年,戴高乐的侄女戴高碧赴华就任驻华使馆参赞,当时戴高乐对她说,“到中国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梦!说真的,我很想到那儿去。”

只可惜,戴高乐于1970年11月骤然离世,原因是动脉瘤破裂。有消息说,他原本打算在1971年6月访华。

蓬皮杜继承了其对华事业志向,于1973年9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也是第一位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自此开始,许多关键性访问,成为双边关系递进或修补的最佳注脚。

IMG_6475.JPG

周恩来陪同蓬皮杜总统造访山西。

法国人对此十分骄傲,在他们看来,蓬皮杜的此次访问是西方国家元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访华,而尼克松的访华只是为了解除两国间战争状态,不能作数。

这场访问很成功,中法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还签署了价值12亿法郎的合同,中国向法国购买了大型化纤设备。中方还以政府名义,向法国总统和人民赠送了一对大熊猫。

蓬皮杜访华后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于1975年5月回访法国,得到对方元首级规格的接待,还被安排住在专门接待国家元首的马丽尼国宾馆。此访期间,两国决定建立外长级政治磋商机制,这又是在西方国家中的“第一”。这次访问中,邓小平乘专机去法国中部城市里昂访问,因为上世纪20年代他曾在此勤工俭学。

76.jpeg

1975年5月12日,时任副总理邓小平乘专机抵达法国巴黎,作为对1973年蓬皮杜访华的回访。邓小平在巴黎进行了三天密集访问,受到法方的超规格接待。

1980年,蓬皮杜的继任者德斯坦应邀来华访问。此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法国人有意推动双边经贸发展。双方不仅就核电站项目达成协议,还互设领事机构。蔡方柏在书中回忆,德斯坦很爱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甚至能在外事场合用中文致辞。

IMG_6477.JPG

1980年,德斯坦携夫人访华。

德斯坦下野后,密特朗接任,他与中国的渊源更为深厚。他不仅是中法建交的推动者,还先后以参议员、社会党领导人、总统这三种不同身份访华。

说到最了解中国的法国总统,非希拉克莫属。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相当熟稔,尤其对青铜器最为了解。任职总统期间,希拉克曾多次访华,还曾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互相访问了彼此的家乡。

一次会谈前,江泽民向希拉克赠送了手书李白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因为他知道希拉克很欣赏这位诗人,希拉克当场用法语朗诵了这首诗。希拉克还送给中方一件特别的礼物——邓小平当年在施耐德公司工作时的证件原件。

IMG_6478.JPG

江泽民送给希拉克的书法作品。

希拉克任内,中法关系攀上新台阶。1997年5月,希拉克访华,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有些访问堪称破冰之旅。比如1994年中法发布“1·12”联合公报后,同年9月,江泽民应密特朗邀请,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对西欧大国进行国事访问。加之不久前发生的对华制裁和军售风波,让此行备受关注。

79.png

1994年,江泽民访问法国。

密特朗此时身患重疾,仍坚持到机场亲迎中国客人,直至当晚国宴结束。这趟访问也是宾主尽欢,江泽民前往马赛、巴黎、波尔多、图卢兹等多个城市。

受法国总理巴拉迪尔的邀请前往总理府聚会时,双方还畅谈文学和文化。蔡方柏在书中回忆说,聊到小仲马名著《茶花女》时,江主席对巴拉迪尔总理说,茶花女真有其人,且和小仲马同葬在巴黎一处公墓。巴拉迪尔听后感到惊讶,他略有尴尬地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听说,并询问公墓在何处。

自2013年以来,中法间的特殊情缘得到了延续,现任中国国家主席迄今已两度访法。

他首度出访法国在2014年,当时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打破常规,在巴黎荣军院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且一路陪同中国领导人,146名骑兵左右护卫。

双方发表联合声明,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共同努力,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这场访问,不仅在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机制框架下扩大双方经济领域合作,还决定建立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2019年,时隔5年后,中国领导人再度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他与马克龙讲起中法两国冲破冷战藩篱、打开交往大门的友好历史,并说,“两国人民有着特殊友好感情,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使中法关系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

自2017年上台以来,马克龙已三度访华。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4月,他得到中国从上至下的热情接待。

马克龙2018年和2019年的两次对华国事访问首站分别是西安和上海,一个是中国文化之都和古丝绸之路起点,一个是中国经济之都。最近一次访问他先飞往首都北京,参加政治活动之后前往广州。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镇和中国经济起飞的代表城市之一。

有评论说,马克龙三次中国之行首选的三个中国城市,代表了古老与年轻、生机与发展、腾飞与辉煌的中国的基本面貌,体现出马克龙希望了解中国和与中国发展全面关系的对华政策的考量。

2023年时值中欧关系遇冷的大背景,马克龙高调来访并释放善意,在法国国内和欧洲背负了不少舆论压力。但这次访问对中法来说成果斐然。不仅在战略层面发展既往关系,双方还签署了近40项政府间协议和商务合同,涵盖航空、科技、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

两国商定,将以庆祝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契机,全面重启两国文化、教育、旅游、体育、艺术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2023年11月,中法元首再度通话。中国国家主席同马克龙说,“2024年,我们将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


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回溯建交初期,扩大贸易只是法国改进对华关系中的附加因素。美国中情局在1963年的一份报告中称,“即便中国与苏联有分歧,中法贸易明显扩大的前景并不明朗。只要戴高乐掌权,商业利益就不会成为法国对华决策中的决定性因素。”

尽管如此,中法在建交前就有了值得关注的经贸往来。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贸易总额从1960年的39.25亿美元下降到1962年的25.35亿美元,但与法国的贸易量并未减少,当时主要是从法国进口大宗粮食,尤其是谷物。

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后,中法经贸合作不断升温。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层官员在几年间先后访问法国,两国贸易额在近10年间翻了一番——从1981年的6.8亿美元上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

从这一时期至1991年,法国是中国在欧共体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多桩风波尤其对台军售事件发生后,两国经贸关系一度遇冷。

1994年4月,即“1·12”联合公报发布后不久,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华,试图修补双边关系。巴拉迪尔谈到经贸关系时抱怨说,法国是人均第二大出口国,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占1.6%,而德国达到了5%。

不久后江泽民访法,中法明确表达了促进经贸关系的意愿。这趟访问之前,法国工贸部长隆盖已率团访华,签订了价值50亿法郎的合同。中国时任外经贸部长吴仪也提前访法,和法国有关部门签订了价值181亿法郎的合同以及意向书。

这一时期,法国面向中国的投资日益增加。法国雇主协会提到,由于欧洲需求已相对饱和,法国企业在世界市场获得的新份额有半数来自亚洲,其中26%在中国。

同60年前相比,当下中法经贸往来更加繁密。

从2016年至2022年,中法贸易总额由471.89亿美元上涨到808.81亿美元,涨幅逾70%。2023年前8个月,中法贸易额达到3725.8亿元人民币,法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05.6%,领跑一众外国投资者。

虽然法国并非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排在德国、荷兰之后,但双方贸易往来胜在极具互补性。以公司数计算,法国在华有2000多家企业,雇用员工超过40万人,是欧洲在中国第一大投资国。

近年来有不少外资撤离中国,法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仍抱有相当信心。法国中国工商会2023年12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44%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只有10%的企业考虑搬迁。近七成投资者倾向于采取主动出击的措施,准备扩大产能。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更是表示,2023年在华业务会进一步增加,近一半企业预计2024年的业绩会更好。

中法经贸往来在这些年得到了更多助力。马克龙来访时,中方表示,欢迎法方担任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说,在进博会的推动下,法国乳制品、葡萄酒、烈酒和肉类等对中国的出口在10年内翻了一番。

IMG_6480.JPG

中国外长王毅与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一同出席建交60周年招待会。

202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同马克龙的通话中提到,中方赞赏法方积极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乐见更多法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欢迎更多法国企业来华投资,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赴法投资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IMG_6481.JPG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出席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并致辞。

“波尔多的红酒、欧莱雅的化妆品、种类繁多的法国奶酪等优质法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中国制造也进入法国寻常百姓家。”卢沙野描绘了一幅更为曼妙的场景,“中国生产的圣诞礼物给许多法国孩子带去惊喜和欢乐,华为、荣耀、小米手机成为不少法国年轻人的选择,比亚迪、名爵等电动汽车穿行在巴黎的大街小巷。”

2023年7月,中法举行第九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在核能、航天航空和金融领域等方面达成57项合作成果。

航空航天一直是中法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1966年9月19日,法航波音707客机从巴黎奥利机场起飞,前往上海虹桥机场,标志着中法两国正式通航。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法在民用通航、适航取证、装备制造和航空教育等多个领域保持深度合作。

尤其空客公司,在中国市场受益匪浅。2023年4月马克龙访华期间,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也陪同他一道来访。在中法元首的共同见证下,空客与中国航空业合作伙伴签署了一系列新的合作协议。比如,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签署了16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包括150架A320系列飞机和10架A350-900宽体飞机,总价值约200亿美元。空客还宣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进一步提升空客中国对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

“2023年整个航空市场有强劲的恢复势头,我们也看到中国航司对接收飞机的信心在攀升。”空客中国CEO徐岗如此说道。


如何迎接下一个甲子?


经贸之外,人文交流是维系中法关系不可忽视的基石。同马克龙通话时,中国领导人提到,“中方愿同法方保持高层交往,开好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新一次会议,推动教育、文化、科研等合作取得新进展,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法国外长科隆纳不久前访问中国,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鼓励两国公民之间的交流。

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上,中法人文交流机制中方牵头人、外交部长王毅就双方人文交流提出四点倡议,包括办好重点活动、密切人员往来、增进相互认知、加强创新合作。

中方推出了相当实际的举措释放善意,比如加快恢复两国航班、对法国短期来华人员实施15天免签政策。为表投桃报李,法国宣布向部分有留法经历的中国留学生发放长期签证。

借着巴黎奥运会,中国奥委会将设立“中国之家”,配合举办体育成就展示、中国体育文化展示、运动员与中法体育界人士互动等系列活动。

两国建交60周年也是文化旅游年,中法列出了一长串人文交流活动清单,将在中法两地举办盛大且繁多的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彩灯节、美食嘉年华、芭蕾舞团巡演、话剧巡演等。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两国博物馆的携手之作:“凡尔赛宫和紫禁城: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及配套音乐会。届时,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将在故宫共同举办展览,展现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法宫廷间的交往,以及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广泛交流的历史。同时,法国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将在中国多个城市举办系列巡演。

IMG_6482.JPG

中法两国将携手举办展览“凡尔赛宫和紫禁城:18世纪的中法交往”。

同一时间,中国也将在法国博物馆举办唐代文物展,上海西岸美术馆拟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

如此重磅合作,体现出中法两国对建交60周年的极大重视。

王朔指出,法国将其最辉煌、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既表明他们对此事的重视,也是其大国地位的显现。“法国人认为,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中国人也是如此。中法虽然历史、价值观不同,但很多理念有相同之处。”

而在下一个甲子,中法的共同挑战还有许多,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作为《巴黎气候协定》的达成之地,法国向来在遏制全球变暖上雄心勃勃。科隆纳来访期间,中法碳中和中心启动,这是中国与外国政府建立的首个碳中和中心。

2023年5月,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欧安诺公司计划投资15亿欧元,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设立一家电池领域的合资企业。马克龙表示,这一合作将确保法国在锂电池生产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无论是技术领域的具体合作,还是国际秩序的共同维护,都为中法两国在气候这个全球最紧迫议题上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

“国际社会对于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年轻的一代,无论他们在法国巴黎,还是在中国上海,又或是中国苏州、印度班加罗尔、美国旧金山,大家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要保护人类,就必须要保护地球。”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曾如此呼吁,“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维持世界平衡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齐心协力,发现中法、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积极信号,开展共建项目,互惠互利,实现共同愿景。”

中法的共同挑战不仅于此。从建交伊始,中法就强调两国的独立性以及对和平的希望,如今两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依旧承担着促进世界和平和稳定的责任。

但自2022年俄乌战事爆发以来,硝烟迄今没能散去。雪上加霜的是,以色列与哈马斯近来发生了多年来最严重的冲突——这些无不伤害着国际秩序,也让欧洲深为忧虑。

科隆纳访华期间,以色列与哈马斯开启了短暂休战,法方希望就这场冲突与中方多加沟通,因为“中国在该地区的分量比以往更重”。科隆纳说,“法国期待和中国联手,确保地区局势不会升级,因为中国可以向地区相关参与方发出信息,尤其是伊朗。”

正是在中国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地区重量级国家于2023年3月恢复了外交关系。

俄乌问题上,中法有着更大的共同利益。马克龙在推动战事和平解决上尤为积极,他于2023年12月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俄总统普京愿意进行和谈,和乌总统泽连斯基一同改变当前局势,他可能会邀请普京访问法国。

2024年将有不少大事件,包括盟军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上次普京参加纪念活动还是十年前。当时,德国、俄罗斯、乌克兰与法国四国领导人在庆祝活动的间隙会面,目的是为了解决顿巴斯战争问题,还打造了“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该模式一直延续到俄乌大规模交火期间。

IMG_6483.JPG

2019年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旨在为乌克兰东部冲突商讨解决办法。

王朔指出,当前俄乌都处于打不动但不愿停火的状态,可一旦美国不愿继续维持对乌军事援助,最终直面冲击的就是欧洲。“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洲立场接近,一方面中国希望尽早停火,另一方面中国也能在联合国起到作用,甚至影响到俄罗斯。毕竟俄罗斯现在根本不信任美国,也不信任西方。”

王朔进一步表示,俄乌问题上,中法同样可以合作。“因为法国希望代表欧盟处理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做欧盟的代言人。一旦法国通过与中国合作,在俄乌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对马克龙而言也将是很大的加分项。”

(参考资料:《我同法国六位总统的零距离接触》《既往既来: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文集》《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9:11 AM , Processed in 0.1630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