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转贴]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唯一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8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唯一选择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02-28 17:31 
4.jpeg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大变革时代。秦有商鞅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魏有李悝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


然而与上述这些变革相比,有一个国家的变革显得非常另类。那就是由赵武灵王主导的胡服骑射改革。之所以说这项改革另类,第一是因为他完全没有触及贵族特权。第二则是他的改革效果异常明显,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赵国军队就实现了脱胎换骨。这效果就算商鞅见了恐怕也要甘拜下风啊!


而关于胡服骑射,大家的普遍印象都是舍弃中原衣冠,改换胡服轻装,鼓励全民学习骑射,然后就国富兵强了。然而真实历史真有那么简单吗?若真的那么容易,其他国家干嘛不效仿?


一、胡服小知识


史学界关于胡服骑射的普遍说法都是,当时中原各国的着装普遍都是宽袍大袖,穿着这些衣服上阵打仗确实不方便,所以赵武灵王才鼓励国民改穿短小紧身的胡服。


可这种论调是经不起推敲的,那可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大争之世。各国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谁敢不要命穿着宽袍大袖上阵打仗?那个年代的人可比我们今天的人务实得多,只要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车骑兵服装,就知道这种说法纯属扯淡。


既然如此,那赵武灵王改穿胡服的目的是什么呢?


现代人恐怕是不容易理解在那个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年代,骑射到底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在当时,骑射需要你双腿夹紧马腹,把自己固定在马背上,然后再用一只手牵住缰绳操控马匹,这也就是说在马背上你只能用一只手杀敌。你的大部分精力都要用在双腿上面,只有弓马娴熟的人才能短暂解放出另外一只手来进行射击。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不不,这才刚刚开始!


5.jpeg


在引入胡服之前,当时中原的服饰里是没有底裤这种东西的。人们因此常常需要跪坐,因为一旦盘坐,某个器官马上就会暴露出来,这是很不礼貌的。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曾“箕踞而坐”。这种坐法就是张开双腿用自己的那啥对准秦始皇,表示蔑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穿着这种衣服在马背上摩擦,只需要一个来回的功夫,身上就得少掉一个器官。


所以笔者敢断言,在赵武灵王之前,中原的骑兵就已经穿上胡服了。原因很简单,敢不穿胡服骑马的骑兵一定会被战争给淘汰掉。所以赵武灵王鼓励穿胡服绝不是为了训练骑兵。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两个字:统战。


二、胡服骑射的底层逻辑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联系改革的另外一个重点:骑射。


首先,当时中原各国是有骑兵的,但规模不大,只能用来作为辅助兵种使用,毕竟马镫还没发明出来,骑兵没办法解放双脚,攻击力只能说一般般。不能解放双脚,马上砍杀是不现实的。骑兵能做到的只有骑射,可想要夹紧马腹的同时在马上进行骑射,也是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的,必须得有长年累月的脱产训练才有可能实现。


6.png


可当时各国实行的是征兵制,士兵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他们大多数时间都需要照顾农田,没有那个时间去训练骑射,只有少数常备军才有这个条件,所以骑兵规模注定大不了。


那赵国的士兵也需要种田呀!他们是怎么训练出大规模骑兵的呢?因为赵国本土有着一个长年长在马背上的族群:代人。


代地是赵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只要看过战国秦汉史的人都不难发现,这个地方出镜频率是很高的。甚至于赵国灭亡之后,公子嘉还曾以代地为依托跟秦军死磕了几年。此地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这个地方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是一个盛产骑兵的游牧区。而赵人早在三家分晋之前就已经盯上它了。当年赵襄子为了取得代地,不惜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然后在一次探亲过程中出其不意一勺子敲死了姐夫,才把代地收入囊中。


可游牧民族不同于中原啊,人家是部落制社会,你干死了他的首领是没用的。赵人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夺取了代地,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能服气吗?不能!所以赵国从来都没办法调动代人的力量为自己作战。


更糟糕的是,赵襄子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赵国背弃了他的北上战略,转而一门心思南下中原,结果毫无疑问碰了一鼻子灰。直到赵武灵王时期,赵人才重新把目光投向北方。这时摆在赵武灵王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胡族归心?


答案就是逼士大夫变换服饰以尊胡俗,从而在文化上取得胡人的认同。解决了精神问题,接下来就可以解决物质问题了。要人家卖命总得给好处吧?什么好处呢?权力!


这才是胡服骑射改革最大的痛点,当时赵国的权力都在赵氏勋贵手里,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要困难啊。所以我们翻开那段历史就会骇然发现,反对这次改革的,全都姓赵。而反观胡服骑射最大的支持者楼缓跟肥义则全都是胡人。


最后在赵武灵王的铁腕压迫下,赵氏勋贵才不情不愿地松了口。只要解决了利益这个问题,改革马上就能立竿见影,因为兵源都是现成的呀!


7.png

所以,公元前307年赵国开始胡服骑射改革,第二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把老对头中山国揍得奄奄一息。要知道过去赵国对中山的战争都是败多胜少的呀!


揍完中山国的同一年,赵武灵王又把枪口对准了北边的游牧民族林胡、楼烦,一顿胖揍之后又成功拓展了一大片胡族兵源。胡人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而反对派的怒火也在悄然积聚。


三、被低估的改革


沙丘之变后,赵氏贵族反攻倒算,像乐毅、剧辛、庞煖、赵奢、楼缓这些胡服派全部遭到清算。赵奢逃到燕国当了上谷太守,10多年后才敢回来,庞煖消失了半个世纪,直到长平之战后才被再次启用。乐毅跟剧辛则便宜了燕昭王。楼缓去了秦国,终生与赵为敌。


可悲啊!从那以后,赵国餐桌上再也没有胡人的菜碟了。胡服骑兵再次被冷藏。


8.jpeg


后来的长平之战本质上就是赵国的农耕区在跟秦国打,而代地跟河套地区的力量一直都没有被唤醒。如果当时胡服骑兵还在,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准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长平战败后,赵国举国精锐丧尽,可他非但没有像五国伐齐之后的齐国和垂沙之战后的楚国那样一蹶不振,反而在后来几十年仍旧作为山东六国的抗秦旗手,跟秦国死磕了几十年,这事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啊!


其实原因很简单,胡服骑兵被再次激活了,赵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得不重拾武灵王的政策。像庞煖这样的老政治犯也被再次启用。


9.jpeg


而主导这次胡服骑射2.0版的人叫李牧。李牧在任期间重新打服了林胡、楼烦和襜褴这些少数民族,把他们的骑兵收编麾下。而他的赵国边骑也成为了后来几十年里山东六国的抗秦担当。可惜啊!太晚了,赵国的农耕人口毕竟死伤惨重,再也回不到赵武灵王时期了,胡族骑兵最多也只能帮他们续几十年命而已。


最后再插播一点题外话,后来李牧的死其实跟秦国反间计关系不大,本质上还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老问题,也就是赵氏勋贵跟胡服派的矛盾。对了,接替李牧的那个人,叫赵葱。


10.png


文史君说


赵国的胡服骑射是一次被严重低估的改革。如果不是后来改革中断导致胡服骑兵陷入休眠,赵国在军事实力上是不输给秦国,甚至犹有过之的。当时秦国的商鞅变法已经把变法做到极致,就算赵国照猫画虎也追不上拥有先发优势的强秦,而赵武灵王在那种环境下能想出这种别出心裁的改革,差点就实现对秦国的弯道超车,确实还是很厉害的。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9 09:27 AM , Processed in 0.031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