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哲史艺丛] 内蒙古失忆进行曲:让人“上头”的祝酒歌究竟什么来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1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蒙古失忆进行曲:让人“上头”的祝酒歌究竟什么来头?

 宋亦璇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3-08 21:00 

 

0.jpeg

本 文 约 4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分 钟

最近,又有一首歌火了,它就是蒙古祝酒歌!不过,现在大家都喜欢叫它《失忆进行曲》。这是为啥?难道唱了这首歌就能失忆不成?

其实,大家叫它《失忆进行曲》是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实在太洗脑了,听了就忍不住跟着哼唱,而且一唱就停不下来。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让人暂时忘记其他事情,完全沉浸在欢快的节奏中。

1.jpeg

“内蒙古失忆进行曲”成为话题。来源/新浪微博

而这类热情洋溢、充满祝福的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提及蒙古,我们最先想到的,除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就是热情豪迈爱喝酒的蒙古人了。他们热情好客,每逢节庆、仪式、庆典和宾朋聚会,都会以酒会友、以歌传情。在内蒙古人心中,酒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2.jpeg

鋬耳金杯。来源/内蒙古博物院

祝酒歌就是他们独有的酒歌文化,酒与歌共舞,饱含了主家对客人的敬意与祝福。不过,也正因其与酒的紧密联系,人们去草原时常会玩笑道“就怕听这歌,听了就头疼,怕是歌声不断酒不断”。那么,这让人“上头”的祝酒歌到底有何来头?那便值得说道说道了。

缘起祝酒歌


蒙古族民歌的风格色彩在地区上自东向西流转,巴尔虎(今呼伦贝尔盟)、科尔沁(今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察哈尔(今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乌拉特(今巴彦淖尔市)、阿拉善各具特色。祝酒歌作为蒙古族民俗音乐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形成和发展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变迁紧密相连。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东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为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袤无垠的草原、四季分明的气候不仅塑造了蒙古人真诚坦荡、果敢豪爽的性格,更深深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由于草原四季温差较大,人们在用餐时饮酒既能驱寒热身,又可增添生活意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喜饮酒、善骑射、能歌舞的地域文化。牧区地广人稀,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平日里鲜少聚会,因而每当有客人来访或亲朋相见时,都会以盛大的酒宴相待,大家围坐一堂,饮酒唱歌,畅谈人生。

3.png

骑马的蒙古人。来源/pixabay

蒙古人认为酒是食物之精华、五谷之结晶,将珍馐佳酿献给客人,是敬重与爱戴的表达,故而把酒言欢便成了古而有之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蒙古各部历经征战与迁徙,骁勇善战的蒙古人为鼓舞士气常把酒当歌、以酒壮行。据《多桑蒙古史》记载:

“宴时作乐,偕以战歌,欢宴至夜半。”

《马可波罗游记》也曾记录下忽必烈军队打仗时的场景:

“战阵摆好后,就吹奏各种各样管乐器,继而高唱战歌。”

由此可见,古时酒与歌已然成为士兵英勇冲锋的精神支柱,继而衍生出专门的酒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秦汉时期,蒙古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北方草原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至元代,得益于气温温和、雨水充沛,当地优良草场遍布,畜牧业十分发达,人们的生活日益丰裕,业余活动也渐渐增多。除了骑马射箭外,还衍生出丰富的音乐活动。此时蒙古族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都在快速发展,歌曲门类包括了宴歌、酒歌、赞歌等,长调牧歌与短调歌曲交相辉映。明清时期,蒙古大量开垦土地,黄河沿岸农耕作业渐兴,经济形态有所转变,形成了半农半牧的特色并一直延续至今。

4.jpeg
彩绘山水紫砂烫酒壶,清。来源/南通博物院

歌从酒出,酒随歌生,渐成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每逢欢庆丰收、祭祀祖先、举行婚礼、宴请宾客,人们常常唱起酒歌,聊表内心的喜悦与欢愉。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祝酒歌的演唱场景也愈发广泛,常见于婚礼、生日、节日等喜庆场合,用来记录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和人文情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同的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皆为酒歌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如今,祝酒歌以短调为主,形成了节奏明快、热烈欢腾、极富舞蹈性的音乐风格。许多蒙古青年歌手正通过演唱与创作,将这一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带到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祝酒歌。

纷繁曲目多


内蒙古素有“歌的海洋,酒的故乡”之美誉,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无数经典祝酒歌,种类繁多,无论是传统节庆、婚丧嫁娶还是祭祀仪式,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已成为酒席间重要的精神“佐料”。在不同场合、时间,祝酒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不尽相同。按时间、场合来说,祝酒歌可分为日常待客酒歌、婚礼酒歌、满月酒歌、祝寿酒歌、贺新房酒歌、丧礼酒歌以及节日酒歌等。从内容、作用来看又可归为四类,即以酒具和酒菜等为主内容来进行猜拳行令、见物唱物;表示祝贺、颂赞、欢迎、感谢等情感;记述民族历史和歌颂祖先功德等;介绍本族习俗、习规或者是本族的日常生产和活动。每当蒙古族节日集会、招待宾客时,主家往往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同时也彰显了蒙古人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因而祝酒歌的歌词多围绕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等主题展开。

5.png
蒙古舞《蓝色的风》。来源/央视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角儿来了》截图

草原各处,凡有席必有酒,饮酒必有祝酒歌,其中流传地域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脍炙人口的《金杯》。这首短调民歌旋律婉转、韵味独特,有着浓郁的蒙古民歌特点。它在蒙古的传唱度究竟有多高呢?可以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会唱,甚至有人称它为“族歌”。在有些地区也被唤作《银杯》,因为蒙古人偏好用银碗来盛酒,在他们的观念中,银是比金还要贵重的金属。由于牧民要经常迁徙,所以更喜欢使用不易碎的金属器具,但不管金杯还是银杯,都象征了主家和宾客间宛若灿灿黄金般珍贵、牢固的情谊。此外,《浓烈的白酒》《宴会歌》《请喝一杯马奶酒》等短调民歌同样节奏欢快、易唱易学。当众人举杯共饮、齐唱祝酒歌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沉浸到这热闹欢快的氛围之中,激情飞扬、豪气顿生、胆气骤长、酒量大增,直到一饮而尽杯中酒。

6.png
《万树园赐宴图》轴,清乾隆,郎世宁等绘。乾隆十八年冬,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杜尔伯特部由其首领率领所属三千多户、一万余众离开多年游牧的额尔齐斯河,投奔至清廷管辖地乌里雅苏台,乾隆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举行隆重的宴会,对他们进行了热情的招待。来源/故宫博物院

祝酒歌在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中独具特色,歌词也充斥着浓郁的草原气息。“金杯银杯举起来,斟满美酒敬朋友”“朋友们欢聚一堂尽情干一杯”曲调欢快明丽,尽显蒙古人的质朴真情;“酒在瓶里是小绵羊,酒进肚里是大老虎”融洽感情之余还能为那些稍显羞涩的客人注入勇气与豪情,使他们的酒量倍增。

礼俗完备佳


草原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内蒙古祝酒歌因根植于传统礼仪活动而得名“酒礼歌”“酒曲”,也就是通俗所说的“酒歌”。蒙古人喝酒讲究礼俗,家人团聚、逢年过节都不会缺少酒。同时,酒不离歌,有酒必有歌,在上马下马、迎接送别等场合都要按礼仪程序进行敬酒、吟唱,相伴的祝酒歌常在敬老和待客场合出现。

7.jpeg
蒙古族酒壶。来源/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演唱蒙古祝酒歌时,唱、敬、接、饮都有一定的规矩。敬酒者需衣帽整齐,以镶银的黄羊木碗为杯,斟满美酒,置于哈达上。随后,双手捧起用蒙古语吟诵一段深情的祝词,赞美和感谢苍天、大地和祖先的恩赐。紧接着,祝酒歌悠然响起,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诉说着热烈的欢迎和深深的敬意。歌至尾声,主家会走近客人,低头弯腰,俯首奉酒。客人接过盛满醇香奶酒的银碗,退回原位,左手持碗,右手无名指蘸酒液进行传统的“三弹”仪式。所谓“三弹”,即沾酒弹向天,以示敬天;沾酒弹向地,以示敬地;沾酒抹额,以示敬先祖,寓意“一愿蓝天平安”“二愿大地平安”“三愿人间和平”。有时,接受者根据年龄和地位的不同,动作略有差异,比如当晚辈向长辈敬酒时,长辈在三弹过程中会蘸酒点一下敬酒者的额头,再点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祝福。歌罢,方可饮酒。这时,敬酒者再将哈达献给客人,象征圣洁的友谊和吉祥的祝福,至此宴席才算正式开始。

为了让客人喝好尽兴,主家还会热情地劝酒,

“美酒倒进金银杯,酒到面前你莫推”
“舒心的酒啊,千杯不醉;知心的话儿,万句不多”

在这样热烈的氛围里,即便是平时不善饮酒的人也会被感染打动,实在难以找到不饮一杯的理由。劝酒歌的内容也会因客人的性别、身份、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既有对长辈的尊敬,也有对年轻人的祝福,还有对远道而来宾客的欢迎。酒过三巡,歌正兴、酒正酣,人们的情绪被歌声和美酒点燃,这时常会有人提议拼酒助兴,即通过唱歌来决定胜负,如《酒拳曲》便是此刻的最佳拍档。

8.png

蒙古族人邀请客人唱歌跳舞。来源/电影《绝地逃亡》截图

蒙古族世代繁衍于草原之上,他们以敬畏之心诚待自然,所创作的祝酒歌不仅是传统音乐和酒文化的巧妙融合,也是蒙古族民族性格与民族精气神的生动写照。蒙古人的生产方式、信仰哲思、美好期许均可在祝酒歌中窥得片羽。可以说,祝酒歌已成为蒙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乐声传情,友谊、团结、尊重和祝福等诸多情感蕴藏其间,增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结与认同,也展现了蒙古人的热情、豪放和真诚。

9.jpeg

元代《番骑图》中蒙古贵族妇女像。来源/故宫博物院


“酒不醉人歌醉人”,这个因牧而兴、以绿为荣的民族所唱响的百年牧歌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旋律悠扬激昂、歌词质朴深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成为展示蒙古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经济的繁荣,祝酒歌也重获新生,旧调填新词、蒙调填汉词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量紧随时代的优秀祝酒歌频频涌现,《陪你一起看草原》《我从草原来》《牵手草原》等新歌曲的诞生不仅丰富了内蒙古酒文化的内涵,也极大助力了非遗民族音乐的保护、推广与繁荣。


10.jpeg
影视剧中蒙古族人(蒙哥)喝酒。来源/电视剧《忽必烈传奇》截图

时值两会召开之际,非遗传承问题备受代表关注。其中,全国政协委员韩子勇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通过新媒介展示非遗、体验非遗,他们对非遗传承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底气。短视频、纪录片等现代媒介也为内蒙古祝酒歌插上了自由的翅膀,使其能够跨越地域界限、穿越历史长河,获得更多人的赏识与赞誉。进入信息时代,非遗文化不再是困于一隅的“地方性知识”或只长在某处的“土特产”。新理念、新手段、新技术、新话语如同阵阵清风吹散了过往的迷雾,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瑰丽与深邃。那嘹亮的歌声,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眸,也是对未来的热切期许。我们衷心期望,内蒙古祝酒歌在传承与发扬的道路上,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时代光彩。愿歌声传四海,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共同书写非遗传承的动人乐章。

参考文献

[1]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呼格吉勒图:《蒙古族音乐史》,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

[3] 多桑著,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4] 杨雅春:《谈蒙古酒歌》,《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5] 王汉君:《内蒙古蒙古族酒歌源流考》,《艺术教育》,2013年第10期。

[6] 张国芬:《蒙古族祝酒歌与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19期。

[7] 肖振华:《窥探科尔沁、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短调民歌之互异》,《戏剧之家》2023年第32期。

[8] 董蕾:《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酒歌”管窥——以两首歌曲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艺术学院,2023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宋奕璇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古月 苗祎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8:52 AM , Processed in 0.0589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