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哲史艺丛]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错误时间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6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第五霸为何没成战国第八雄?错误时间做出正确选项,真心悲剧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4-03-15 18:30 
1.jpeg

春秋第五霸 越国


越国,作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正好处于春秋与战国之交,可为什么这样一个占尽先机的国家却未能得风气之先跻身战国第八雄呢?笔者认为这与他的后发劣势有很大的关系。


一、越 ,蛮夷也!


在西周时期,越国由于位置偏远一直都处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之地,这导致他受西周宗法礼乐文明的影响比较小,其国家制度建设一直都停留在部落邦国时期。越王勾践发动灭吴战役时曾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可以很好地反映当时越国的文明程度。


事情是这样的,吴王夫差在被围困了三年后派了一个叫王孙洛的人去勾践那里求和,王孙洛的原话是:范蠡啊,你不要助天为虐,助天为虐的人不祥。现在吴国的螃蟹和稻谷都绝种了。你难道不怕遭报应吗?


史书记载,范蠡左手提着鼓右手拿着鼓槌告诉王孙洛:王孙啊!我们的先人虽说是周王室不成器的子孙,但长年在东海跟鱼鳖虾蟹为伍,虽然长着一张人脸,但本质跟禽兽无异。你跟我们说这些大道理,我们哪里听得懂呢?


2.jpeg


这种无赖做派就差把“我蛮夷也”四个大字刻在额头上了。放在中原国家身上是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的。人家华夏邦国就算做政治交易,也会用《诗经》里的诗句九转十八弯地委婉表达。哪能这么露骨!


由此可见当时越国的文明程度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越国真正有信史可以记载的第一个王,是勾践他爹越王允常。而是否进入信史时代是判断一个国家文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也就意味着从允常开始,越国才真正跟文明沾了点边。


越国之所以会进入信史时代,得益于当时晋楚争霸的大环境。春秋中期,晋国为了开辟第二战场,曾大力扶持楚国的邻居吴国,传授了他们先进的制度和战法。而吴国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信史时代。


吴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王是夫差的太爷爷吴王寿梦,而不是传说中的吴太伯。鉴于这一点,吴国的邻居越国突然进入信史时代,这背后到底是谁在发力已经不言自明了。


鲜为人知的是,范蠡、文种和计然子这些勾践时代的名臣可全都是楚国人啊!尤其是文种,他还当过楚国的宛城太守,宛城是楚国冶铁重镇,宛城太守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市市长。这样一个人突然跑去越国,难道正常吗?


后来勾践要搞死他们两个,也并不全然是兔死狗烹。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越国灭吴之后取代了吴国的地位,变成了楚国在长江流域的最大竞争对手。这时候范蠡等人的存在就好比冷战时期苏联要害部门全都是美国人一样。这搁谁都不放心呀!人们只知道勾践赐死了文种,可却不知文种的真正死因是他谏阻勾践伐楚啊!


3.jpeg

越王勾践


二、分封制的奥义


楚国在援助范蠡、文种这些高级顾问的同时,也给越国送去了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如果没有制度变革,单靠几个人才,连信史都没有的越国是决计干不过吴国的。


在后人眼里分封制是落后的代名词,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分封制那可是妥妥的先进文明啊!因为分封制推行前,华夏大地普遍处于部落方国时代,这种部落制的组织能力,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拉胯。


因为部落只要成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分裂,更坏的是分裂了之后各部之间很快就失去认同感。用不了多久同姓部落就会上演同室操戈的戏码。如此一来国家就不会稳定,邦国动荡宗族自然难以壮大。


而分封制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通过宗法礼乐和等级制度把分裂后的一个个小宗族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大宗一声令下,所有的同姓小宗都会提枪上阵。   一个团结的姓氏对战一个分裂的姓氏,那不就是碾压吗?


这仅仅是分封制的第一个好处,它最了不起的地方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从那以后中国人才有了根!这话怎么说呢?因为分封制普及之后,只要打开族谱就知道你是什么辈分,哪个等级,跟谁谁谁有共同的远祖。更妙的是,不同的宗族间彼此联姻还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比如赵氏家族跟李氏家族世代联姻后,他们家的后人很容易会通过彼此的宗族关系链口口相传各自祖先的光辉事迹,慢慢的,随着血脉相融,这个祖先就会变两个宗族共同的祖宗,而当所有姓氏都彼此联姻之后,很容易就会诞生出整个华夏族共同的祖先。


炎、黄、神农、伏羲、女娲、尧、舜这些人物,之所以会在春秋时代被集中创造出来,并演变成整个华夏的始祖,就是这种机制下的产物。他们也许曾是某个家族或数个家族祖先的集合体,但经过口口相传后,就会被包装成一个全新的人物。就好比说黄帝吧,在神话中他几乎是个全能发明家,这显然不可能的,大概率是不同历史人物累计后的成果。


4.png

炎、黄二帝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共同祖先嘛,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可你要是明白分封制之前,华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丛林世界,就会明白共同祖先的好处了。在共祖出现之前,大家都是以自己的部族的某个祖先作为区分你我他的标准,同姓部落在分裂后就会天各一方,再无精神或者物质上的联系,而随着年代愈发久远,原始部族的祖先很可能会被忘掉,后人往往会奉分裂后某个有名气的首领为祖先。


当然,如果部落历史上出现过特别牛的祖先,即使部落分裂了,他们依旧会被铭记。比如祝融氏和共工氏。但想要像分封制时代那样每一任祖先都有据可考那是不可能的。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早说的就是那个以祖先辨敌我的时代。


在这种环境下各部族之间肯定会攻伐不断战乱不休的。当然,那时候部落之间也会联姻,可部落分裂之后连自己的祖宗都会渐渐模糊,哪里还记得亲家的祖宗。也就是说,他们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去缔造祖宗认同。


而分封制出现之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分裂出去的同姓诸侯会通过宗法确立一个明确的祖系,才能确立大宗小宗的分支来历,因为只有确立了宗法上的统序,才能让你知道你该向谁效忠,或者谁及其子孙该效忠你呀!还有,你得明白你的祖宗统序才能说得清楚这块封地到底是怎么来的呀!连这个都说不清楚,那你在贵族社会就是个孤子。


然后呢!在族系传承稳定下来之后,封建贵族再通过不同姓氏的联姻,人们就会口口相传综合各族祖先的事迹缔造出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远祖。这样一来一个有着祖宗认同的华夏共同体才会诞生!诸夏、华夏这样的概念也就随之开始出现了,这才是分封制的终极奥义。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概念的出现,后来面对蛮夷的时候诸夏才会同心戮力,不然你搁部落制时代喊一句尊王攘夷试试?


既然分封制这么好,那为什么它在后世的口碑这么差呢?


这很大程度上是汉晋明三朝搞的鬼。


由于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这些反面教材的存在,导致我们长期以来烙下这样一个思想钢印,即分封制=动荡。


可大家要看清楚,那三个家伙的分封制根本就不是西周的分封制。


因为这三个王朝只分封了诸侯王,却没有卿大夫和士这些再分封阶层呀!


而后两者才是整个分封制最大的魅力所在。一方面你既可以通过这种再分封和再再分封,把华夏文明像种子一样播撒到四面八方,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推恩令的效果防止诸侯做大威胁中央。而汉、晋、明那种半吊子分封,只会引发诸侯做大做强,心生叛意,对抗中央。


5.jpeg


三、不及格的学生


说回越国,在进入信史时代之前,越国还处在部落制时代。分封制对他们而言是往更高级文明进化的一个必经之路。如果连这个课题都不能补完,后面的郡县制就别指望了。


可问题坏就坏在这里。由部落制向分封制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后面由分封向郡县转变一样,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拉扯过程。从秦皇到汉武那可是足足用了上百年呀!


而由部落到分封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继承权问题。部落时代基本上谁拳头大或者谁受老爹宠爱,谁就能分得更多家产。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庶子继承都有可能。而分封制下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卿位,其他儿子被分封为士。分封制能推行下去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天子的其他儿子和兄弟得愿意把王位让给嫡长子,然后自己乖乖去当诸侯,诸侯的儿子和兄弟愿意把王位让给嫡长子,自己乖乖去当卿大夫。


6.jpeg

然而,这并不符合人性!谁愿意放着更好的位置不占啊?


在“立子以长不以贤”的嫡长子继承制下,最大受益者只有嫡长子一个人。可如果立子以贤的话,那么无论是兄弟还是儿子大家都有可能是那个“贤”。


这就意味着嫡长子继承制一出,拥护它的只有嫡长子,而反对它的则是除嫡长子以外的所有人。由此可见反对力量是很大的。可如果不用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就玩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贤是没有一个量化标准的。你说你更贤,我说我更贤,到底谁更贤,打过才知道。可要是天天打架,那上下有别、尊卑有序、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宗法礼乐不就成了笑话了吗?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当小宗,那这分封还怎么玩得下去?


7.jpeg


既然嫡长子继承是违背人性的,那要想让它落地生根就必须强制执行,只要执行个两三百年,它才会变成“从来如此”“天经地义”。而在人们的观念中“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天经地义就是合理的”。要不然鲁迅也不会发出那样的灵魂拷问了。


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在周天子王权威压下强制执行了三百年才慢慢定型的。可即使如此,等到春秋时代王室衰落后还是有不少庶子跳出来搞逆袭,可见违逆人性的嫡长子继承制要落地生根到底有多难。而吴越接受周文化的时候,天子权威早已衰落,没人会替他们背书。要想推行分封制,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了。


吴国接受周礼文化比越国还早几十年,可一直都没有确立完善的继承制度,要不然就不会有专诸刺王僚,要离杀庆忌这样的狗血事件了。


8.jpeg


越国的情况只会比吴国更糟糕,以他的情况想要顺利落实分封制,必须得连续一百年都出现强势君主镇压各种不服才有可能。然而很可惜!本来肩负强制执行任务的越国王族自己都没办法贯穿落实嫡长制呢,更别提监督其他封君了。越王勾践这样的强人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得住,可勾践一死马上就乱套了。各种非正常继位开始层出不穷。史称“越人三弑其君”。


这个“三”不是三次而是多次的意思,实际上杀了不止三个。当时甚至还有一个越王宁愿躲到山洞里,也死活不愿出来继位,可见越王这个职业的风险有多高了。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越国人连分封制这一关都没过去,后来的郡县时代自然与他们无缘了。


9.jpeg


文史君说


越国分封制转型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并非西周时期分封出来的诸侯国,没有那将近三百年时间由天子权威背书带来的时代红利。如果越人找一个强大后台替自己背书倒也不是不可能,可谁让他偏偏是春秋第五霸呢!这样的国家是不会甘居人下的。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袁康:《越绝书》。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7 06:48 PM , Processed in 0.0927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