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中华脊梁] 一代小人物,如何用算盘珠子打出一个新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0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小人物,如何用算盘珠子打出一个新中国?

 天车二代目 山河小岁月 2024-03-30 07:00 


最近在追《追风者》。

 

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故事,居然是从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开始的。

 

IMG_0377 3.PNG

 

画面中王一博饰演的这个小伙子,叫魏若来

 

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学金融的,结业考试完了,毕业证还没拿到。

 

专业和学校都不次,属于业内TOP那种,可自己一身专业技能,愣是找不到工作。


IMG_0378 3.JPG


学校也不管住宿,得租房。那会儿没啥“海鸟计划”,应届生的待遇,就是下只角、老破小。具体一点,是七宝街,这里说一下,剧中的七宝街应该不是七宝古镇,可能位于闸北(因为说在下只角),要不然男主去上班那就太远了。

 

那时候上海最多的是亭子间,后来周天籁有部小说《亭子间嫂嫂》很有名。魏若来比亭子间嫂嫂好点,阁楼小哥。

 

不信你跟他下楼看看,飘来的弹词唱着“朝阳初透碧纱窗,不堪回首走洋场……”,楼下是污水横流,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补锅的修鞋的炸油条卖馒头的,坐在路边摊上理个发都无处下脚,小馄饨在此间便是好吃食,魏若来切个二两肉回来,四邻轰动。

 

这里必须要表扬一下剧组,这上海独有的场景,年代感满满,真的用心了。

 

要知道,1930年的上海可是“东方小巴黎”。遍地的证券交易所、经典老洋房,随便一顿西餐、做几套好衣服就顶上普通人月余的工资,七宝街的市井生活看似和精致、繁华的十里洋场搭不上边儿,但这一隅却是独属于老百姓的那份踏实和烟火。


IMG_0379 3.JPG


值得一提的是,那首听了以为是蒋月泉录音的弹词,其实是他们自己填词的《魏若来新编》。

 

包括魏若来的邻居们,房东、车夫、学生、破产商人,处得跟一家人一样——非常容易让我们想起那部经典巨作《乌鸦与麻雀》。


IMG_0380 3.JPG


房东周姨是个好人,跟魏若来处得像亲戚,不过熟归熟,房租也是要交的。

 

为了生计,也是为了份好工作,处处碰壁的魏若来,决定去中央银行试试看。在和一帮关系户的入职竞争中,哪怕是考场失火他都无路可退,最后靠着拼命和冷静,进了这家好单位。


IMG_0381 3.JPG


可这是1930年啊,想安安稳稳上班,想啥呐?

 

IMG_0382 3.PNG

 

之所以说魏若来过不了安生日子,原因有三个。

 

一是因为,那是1930年的上海。二因为他入职的那家单位,叫中央银行。


IMG_0383 3.JPG


1930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分外头疼的一年。

 

那一年,蒋介石翦除异己、下山摘桃的惯技,终于引发了激烈反应——

 

中原大战爆发,誓要紧握山西的阎锡山,联合蒋介石的两位把兄弟冯玉祥、李宗仁,要跟这个不讲义气的老蒋算算总账。


IMG_0384 3.JPG


这一仗愣打了大半年,而更令他们头疼的,是江西,也就是魏若来的老家。

 

那一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

 

总司令是个一口川话的高大汉子,姓朱。两边不打仗的时候,老蒋给他写信,抬头也要恭恭敬敬一句“朱总司令玉阶兄”。

 

而那位姓毛的总政治委员,在那年初回信给一个姓林的年轻纵队长,决心把星星之火燎遍中华大地。

 

那一年,辽宁暴雨酿成洪灾,铁路线一度中断。

 

那一年,国民政府颁布《土地法》,试图实现先总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战争、灾害、改革,需要什么?钱!

 

而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此时便掌管着国家命脉,甚至是历史走向。

 

魏若来,偏偏就来了这么家要命的单位上班。

 

险象环生之际,江浙财团钱袋子堆起来的国民政府,一直在试图紧控财权。

 

也在那一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蒋介石亲任委员长,力图保障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一系列复苏经济政策贯彻施行。

 

这突如其来的一年,一切突如其来的大事,全砸在了中央银行职员魏若来这个小人物身上。他成了时代烽火中被延烧的毫末。

 

偏巧,他还遇上了让他过不好日子的第三个原因。

 

就是他的伯乐和导师,南京派来的中央银行新任高级顾问,上海金融界的天降杀星,沈图南


IMG_0385 3.JPG


他挟央行总裁宋子文的命令而来,一为打击商业银行,将财权收归央行,二为了收回关税保管权做准备。这一来,势必在黄埔滩头掀起滔天恶浪。

 

沈图南需要一个干将,就是跟他志同道合的魏若来。

 

在外人看来,沈图南是个不要命的疯子。

 

一面通过疯狂做空股票,挤压侵占通商、兴夏等银行,把一个个大亨剥的一根羽毛不剩,另一面动用行政力量掀桌清场,到任没几天,就把孔祥熙在央行的人抓了,甚至带了宋子文税警总团的人守卫央行财产。

 

然而,魏若来觉得他不疯。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作为金融学子,魏若来的理想,是用自己一身才能去报效国家,希望帮助中央银行稳固地位、打击不法豪强,把该花在民生上的钱,夺回“资本属于公众”的央行手中,建立一个焕发生机的市场。

 

而作为“孤臣逆子”,沈图南的理想,是通过国民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手腕,戡乱治平。

 

跟着这样一个大人物,小人物魏若来的日子,必然担惊受怕,不过,甘之如饴。


IMG_0386 3.JPG


可我们都知道,国民政府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经济全面崩溃——十几年后,当法币成为废纸,金圆券烧尽了人民的期望,大人物沈图南的豪情壮志,将是一个悲剧。

 

那么,小人物魏若来呢?

 

当失控的时代列车甩下越来越多的人,他若不忘初心,又该如何自处?

 

这个善良、坚定、愣头愣脑的小人物,是放不下为国为民的理想的。

 

小人物最终成了大人物,就因为三个字:放不下。


IMG_0387 3.JPG


在那个年代,比起那些指挥千军万马的大人物,那一代学金融的人,一般人会叫他们“会计”“秀才”“大管家”。

 

然而,这群小人物,很多也都“放不下”。

 

假如把虚构的魏若来放进真实的历史中,他会遇到很多像他一样的人。

 

比如,他应该有个师弟,也在他们立信会计学校待过,那年该是个十五岁的天才少年。

 

有多天才?十二岁到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十五岁在业内成名,十九岁写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银行会计》。

 

同龄人在大学读书,他在大学当兼职教授。

 

他们也许真的见过,因为这位天才小师弟,就在那年开始秘密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南北转战十九年,他完成了上海滩多少年、多少人都没能完成的梦想——解放后,他被任命为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接管这座中国最大工商业城市的财政系统,用它去缔造一个新国家。

 

天才小师弟叫顾准(1915-1974),是中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IMG_0388 3.JPG


也许,魏若来还曾跟一个人打过交道。

 

他读书那会儿,这个人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秘书,算是他的同行前辈。

 

他干过一件事,大概曾是魏若来他们学校人人称奇的传说:

 

1921年,当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还是英国人任职。那时中国关税收齐,都是存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然而有一次,英国人以这两家银行营业不稳为由,竟将税款存入了两家外国银行。

 

这位秘书得知,立即起草了公函送过去:

 

中国的关税所得,任何时候都应当存入中国的银行。你是英国人,当的可是中国官员,立刻停止你的失职行为,否则便是违法!

 

英国人怂了,乖乖把税款拿了出来,这位秘书一纸公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金融自主,也避免了一起金融市场大恐慌——想必沈图南踌躇满志之时,也曾以他为偶像吧。

 

他叫卫挺生(1890-1977),是国民政府一系列财政法规的起草人。

 

这些财政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公债法》《预算法》《统计法》《会计法》《决算法》《公库法》……他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正规化,和中国金融自主权奋斗半生,直到国民政府令所有人彻底失望,此后出国游学,终老域外。


IMG_0389 3.JPG


魏若来刚来上海,是1927年。江西到上海的火车上,他也许见过一位列车长。

 

如果魏若来能在解放后多少年再见到他,会惊奇地发现,对解放区和建国后各个时期全国的经济数据,他都能倒背如流。

 

那是多少“魏若来”们为红色政权输入每一股热血的见证。

 

这位车长叫薛暮桥(1904-2005),人们称他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拓荒者”。


IMG_0390 3.JPG


他的著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是全世界销量最高的中文书籍之一。

 

少数能排在它之前的,大概有《毛主席语录》《新华字典》和《红楼梦》。


IMG_0391 3.JPG


魏若来在上海,见过的会计还是不少的。不知有没有一位姓蒋的老会计,带着一个爱读书的男孩儿——

 

几年前有一次,蒋会计因为算错了几分钱的账,差点把养活全家的饭碗丢掉。

 

那之后,他的儿子便爱上了读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保不齐跟魏若来见了,还能聊上几句。

 

蒋家的儿子名叫蒋学模(1918-2008),他有两本书,将会被后世多少学生翻烂:


IMG_0392 3.JPG


一本是他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一本是他翻译的《基度山伯爵》。


IMG_0393 3.JPG


《追风者》就是让这样一群人,被我们看见了:

 

曾经,他们都是被卷入历史洪流的小人物,为了同一个远大而又切实的目标,投身经济战线。

 

后来,他们缔造了历史,但书写历史的人,很多没能被写进历史。

 

《追风者》提醒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存在,也提醒了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事业,是将国家的命脉夺回来,交到人民手中。

 

我本想说,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用算盘珠子打碎一个旧世界,拨出一个新中国。

 

可一想,先生之功,何止于此。

 

他们的姓名,也许在专业书籍之外的地方,无人知晓。

 

但在我们安心花出的每一分钱,拿回来的每一份安定和幸福中,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过去我们的年代剧,时常聚焦在血与火、枪与炮、觥与筹、战与和。我们听到的名字,大多赫赫有名,一场场战役中的将军,或者谈判桌上的指挥官。但实际上,更多时候,时代是由一个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改变的。

 

是的,历史记住的是大人物,书写他们的却是那些小角色。

 

在最危难的时代,随时可能将时代这艘航船卷到不可知的黑暗中,而船上的人,随时可能被巨浪打入寂灭。

 

金融战线上的一代英杰,就是迎击风暴、力挽狂澜的那群人——他们中的许多人,身上没有血污硝烟,看上去不像从风暴中走出的人,因此他们书写了历史,却常常不被写进历史。

 

追长风以破浪,扶大厦之将倾,是为“追风者”。

 

告诉我们这些“追风者”的存在,是《追风者》值得我感谢的地方。

 

IMG_0394 3.JPG
IMG_0395 3.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4 10:35 PM , Processed in 0.0451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