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你现在用的AI程序,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设在东南亚的服务器支持的。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兴起,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数据中心业务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不过就算数据中心的业务不像很多人预测的会增长得那么夸张,我们也得考虑AI的用电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AI的能耗需求只会有增无减。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从现在起到2035年,印度和东南亚将成为全球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
就连一向以高效和低成本著称的DeepSeek,一旦成规模部署,当地企业和消费者的用量上来了,也必将显著推高整个东南亚地区对算力的需求。
有人可能认为,在东南亚地区,要想满足AI革命所需的能源需求,只要依赖化石能源了。化石能源虽然污染环境,但却是最便捷的一种能源。不过这么想的人很可能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东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解决,东南亚国家也可以由此避免进口化石能源成本波动的风险,同时有助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换句话说,未来几年,东南亚国家在AI的普及上能否取得成功,将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密切相关。
早在ChatGPT出现以前,国际能源署就曾估计,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经占到了全球总耗电量的1%到1.5%左右。现在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在急剧上升。
你每向AI大语言模型提一个问题,其耗电量都比进行一次传统的网络搜索多出5倍左右。而一个AI应用程序的能耗更是比传统APP高出近33倍。
根据马来亚银行的估算,东南亚国家的人均数据中心占有量大约只有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各大科技巨头都盯上了东南亚这块大蛋糕,去年,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巨头表示将在东南亚投资至少380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阿里巴巴也表示未来3年将在东南亚投资至少530亿美元,用于发展AI和云计算。目前,阿里巴巴正在与印尼和泰国等国的本土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让东南亚各国在数字化基建上的投资获得最大回报。东南亚地区大约四分之三的能源来自化石燃料,但是现在这些化石燃料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伍德麦肯兹公司的分析指出,2023年,亚太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成本比煤炭的使用成本低13%,到2030年将达到32%。在东南亚15国中,太阳能已经在11个国家成为最便宜的电力来源。
随着光伏面板和风力涡轮机价格的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只会越来越低。一个国家如果想在AI时代实现成功发展,最自然而然的选择,就是加大对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数据中心需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往数据中心的供电基本上只能依赖火电或水电。但是现在,一座太阳能发电厂就能满足一个数据中心90%以上的电力需求。而以往这一比例可能只有20%。
以笔者的家乡菲律宾为例,菲律宾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上有一些明显的优势,比如它有稳定的地热发电和水力发电能力,也有开放的能源市场。菲律宾希望利用这些优势,到2035年前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提高到总发电量的35%,到2040年进一步提高到50%。
目前,菲律宾正在不断扩大相关投资。笔者所在的公司(Citicore)就希望五年内实现5GW的发电目标。而菲律宾的Meralco Terra太阳能项目则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电池储能项目。
越南和泰国最近也宣布将试行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采购机制(简称PPA机制)。马来西亚国家能源有限公司(TNB)也将通过 PPA机制,将60MW太阳能接入电网。印尼政府也在考虑进行一项政策调整,允许消费者通过国有输电线路,直接向可再生能源生产商购买电力。
目前,新一代的AI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考虑了能源可持续性的问题。比如新加坡的进化数据中心(EDC)就强调了要以可再生能源为其供电。这些新一代数据中心也很重视第三方的独立可持续性认证。(特别披露:Citicore公司已同意为新加坡进化数据中心提供100MW的可再生能源。)
早在AI技术成为主流之前,东南亚国家就已经在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尽管东南亚的煤炭产量也很丰富,但东南亚国家每年在石油进口上的花费仍高达1300 亿美元左右。2022年,亚洲开发银行所称的“新兴亚洲经济体”(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花在化石能源上的公共财政支持就高达 6000亿美元。
到2040年,东盟国家的能源需求预计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而过于依赖化石能源,无疑将给各国财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技术有望为东盟经济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的增长。但是我们无需依赖昂贵的、高污染的化石能源,也能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可再生能源具有廉价和充足的优势,而且也能连入现有电网。现在就看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和开发者们是否愿意让这些清洁能源发挥应有的作用了。(财富中文网)
本文作者Oliver Tan是Citicore可再生能源公司CEO。
《财富》网站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财富》的观点和立场。
译者:朴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