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1

美国顶尖AI学者兰姆将加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9 07: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顶尖AI学者兰姆将加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来源:观察者网   张璁煜
2025-04-29 14:43:28

a1.jpg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美国持续对教育和科学的攻击,正将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向外推。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29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微软研究院纽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兰姆(Alex Lamb)将于即将到来的秋季学期加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College of AI),担任助理教授。兰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证实了这一消息。

报道称,兰姆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后,于2015年至2020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2018年图灵奖获得者本希奥(Yoshua Bengio)。

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发布的文章显示,兰姆深耕机器学习研究多年,谷歌学术引用次数为9831,H指数为23。

文章称,兰姆课题组计划招收2025年秋季以及之后入学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访问学生(包括本科实习生),并优先考虑有机器学习和强化学习研究经历的同学。

此外,在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eurIPS)、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或国际表征学习大会(ICLR)这三大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上有发表经历,将是申请者有力的加分项。

兰姆的研究聚焦于机器学习,尤其是强化学习和生成模型等方向。他近期的研究重点包括通过交互和无监督探索来学习策略,从丰富的观察数据中学习抽象世界模型,以及探索新型生成模型和序列模型的训练方法,以期改进长文本和不确定性建模上的表现。

兰姆曾在亚马逊公司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深度学习研究团队谷歌大脑担任深度学习研究科学家,期间他常驻东京。

a1.jpg

兰姆 微软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4年4月,由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先生领导,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创新研究及顶尖人才培养,将聚焦基础前沿突破和交叉学科赋能,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核心”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方向。

今年7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曾发布招聘广告,面向全球招募海内外顶尖人才。

报道指出,在美国学术界动荡之际,兰姆的聘任标志着中国招募美国顶尖人工智能(AI)学者的最引人注目的努力之一。人工智能被视为是中美两大经济体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一直是美国技术遏制的重点领域。

英国《自然》杂志3月初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渠道,向读者询问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变化是否促使他们考虑离开美国。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650人完成了调查,其中超75%(1200人)给出了肯定回答。他们表示,希望搬到欧洲、加拿大、原籍国,去“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

a1.jpg

《自然》调查发现,超75%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美。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加大AI领域投入。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牵头,于2025年1月17日正式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遵循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原则,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服务国家战略。

本月早些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国家人工智能基金筹备组副组长张建华在一场座谈会上表示,国家人工智能基金高度重视具身智能,正密切关注其前沿新技术、新产品和产业化、商业化进展,将结合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融资需求,开展投资布局。

他介绍说,目前,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总规模为600.6亿元人民币,基金将围绕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开展投资布局,覆盖算力、算法、数据和赋能应用等各环节。基金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适度投早、投小、投前沿。
发表于 2025-4-29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恐怕是熊猫“自我陶醉式”的战略判断, 它将一个未经全面验证的数据(《自然》调查显示75%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美)作为出发点,迅速推导出“中国将吸引人才回流并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结论,这种跳跃式的逻辑推理不仅缺乏严谨性,也容易误导公众认知。

问题1:数据来源模糊,断章取义
“《自然》调查发现超75%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美”,但没有说明调查样本数量、具体研究对象(如国籍、领域)、调查方法(问卷/访谈/统计)等关键细节。
这类引用如果不加核实就直接用于构建宏大叙事,极易滑向信息操控或舆论煽动。

问题2:逻辑链条断裂
即使有部分科研人员考虑离美,也不等于他们会选择回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同样是高端人才流向地。
原文却默认“离美=归中”,这显示出强烈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

问题3:政府主导型投资的失败先例被选择性遗忘
中国过去不乏地方产业基金“撒钱式”投资导致资源浪费、企业骗补、重复建设的现象。
国家级基金若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可能成为新一轮“资本泡沫”的制造者。

问题4:所谓“市场化”是伪命题
政府设立基金本身就是对市场的干预行为。即便打着“市场化”旗号,其本质仍是行政资源配置。
投资决策是否真的能摆脱官僚惯性?是否存在“关系导向”而非“能力导向”?这才是更值得追问的问题。


问题5:夸大具身智能的战略价值
具身智能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尚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前景不明朗。
将其纳入国家战略投资方向,可能造成资源错配,尤其在技术路径尚不清晰的情况下。

问题6:忽视国内科研体制弊端
中国的科研体系仍存在评审机制僵化、经费使用限制多、创新自由度低等问题。
很多海外学者不愿回国的根本原因,恰恰是担心体制束缚学术自由。

问题7:回避政治风险与国际孤立
中美脱钩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不仅是人才流失问题,更是国际合作网络被切断的风险。
在这种环境下,单靠资金投入无法弥补生态系统的缺失。

这篇文章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战略幻觉”写作,其特点是:

用模糊数据构建宏大叙事;
用理想化的政策愿景掩盖现实挑战;
用民族主义情感替代理性分析;
用片面利好掩盖系统性风险。
📌 最终后果是什么?

容易误导公众对科技发展水平的判断;
弱化对深层次问题的关注与改革;
滋生自满情绪,削弱危机意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4-29 09:44 PM , Processed in 0.1224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