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热门城市,像厦门一样值得反复来吃,反复来写。
从壮观的海鲜市场到神奇好吃的小街区,我们加起来已经写过八九期厦门指南,但这次来,被一位会吃懂吃的厦门人,带着领略了她从小成长的吃逛路线,才终于发现:
厦门原来有那么多低调的老字号,藏着那么多老派细腻与怀旧手艺。
例如已经去过很多次的八市,原来只要往后面一绕,就藏着老厦门人的老饼铺、老粿店、蜜饯、调料与小吃,作为游客,差那一步就是没有吃上。

原来离八市不远还有一个七市,才是真正厦门人买菜的市场,从这里出发,能抵达一众挑剔厦门人的私藏吃喝清单。
即便是几块钱一个的炸枣,遍地皆是的姜母鸭,厦门老饕也有自己的清单,一脚油门开出岛外买到最古朴的味道,嘴刁得很!
这一篇内容,是深入到市井间的好吃指南,也是老派闽南生活方式。
只记录一条真实的、老厦门人逛吃路线——没有滤镜、没有网红打卡点,带你挖掘厦门古早味的素颜。
P.S:有些店还探到了网购方法!文中提取哦~
一堆老派糕饼
藏着不动声色的老手艺
◎汪记馅饼店
一想到厦门的糕饼,首先想到的也许是一些糯叽叽,还有各种以米为主料的糕粿。其实,厦门的馅饼类小店众多,其中不乏年近半百的老字号以及百年老店,做的都是越发式微的手艺。
例如这家「汪记馅饼店」的「辇宝饼」,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馅饼,原料有绿豆、面粉、猪油和蔗糖。看着很朴实的一块立方体,制作工序却不少。
首先须将绿豆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7~8小时左右,一股走晚上10 时滴后开始漫泡,隔天清及捞起,然后用磨去绿豆表皮而不损及绿豆心,碾磨后将绿豆皮冲洗干净,取绿豆心磨碎煮熟煮烂,搅拌蔗糖成馅。又取面粉加水加糖,掺入适量猪油搅拌均匀成糨糊状做饼皮,大约每10斤饼料配上5斤蔗糖,成型后再烤制,而在过去还没有烤箱的年代,这一工序需要放置在平底煎盘上,用木炭文火煎熟呈暗棕色。
![]()
![]()
![]()
![]()
![]()
![]()
![]()
经过细致处理的绿豆蓉,使这辇宝饼吃起来香甜、油润、酥松,满口温柔细腻,保质期有一星期,很适合在家囤少量配茶。
![]()
![]()
![]()
![]()
![]()
![]()
![]()
这家汪记馅饼店同时还有其它厦门在地特产,例如鱼皮花生、花生酥、芝麻酥等,有需要可当手信店买齐。也可网购,微信+15306922308
◎黄则和
而紧挨着这家汪记旁边,还有一家开业于1945年的老字号「黄则和」,很多人都知道这家出名的是花生汤,但对于从小被大人带着来采购的资深厦门人来说,黄则和还有一道外人鲜知的美味:米老鼠。
愿称之为最清雅的糯叽叽。
首先是搭配极简,外皮是偏薄的糯米,内里是满馅的绿豆蓉,调味轻盈干净,是粉糯的绿豆清香,入口的软绵由表及里,一点都不腻,喜欢这种风格糯叽叽的一定狂喜。
5.5元就能买到三个,啊啊啊这物价!
虽然如今已经换了精包装,但米老鼠的保质期只有三天,个人认为是最佳机上(或高铁上)小吃,吃起来方便,也不会传出扰人的味道。
![]()
![]()
![]()
![]()
![]()
黄则和有许多家分店,我们去的是豆仔尾这家,除了米老鼠,也出很多在地风味的馅饼,可网购,微信+18030238540
◎金宝油葱粿
说到糯叽叽,来厦门总会吃上几颗麻糍,推荐来这家老字号「金宝油葱粿」一试。
麻糍是现包的,比起很多地方用炸脆片作馅,这里依然是传统用料,将米团拉拉扯扯便裹进芝麻、白糖与花生碎,入口柔糯中带韧劲,甜度适中,且花生碎一定要现炒现拌,带着微微油香才是讲究。
![]()
![]()
![]()
![]()
![]()
![]()
![]()
除此外,这家sku丰富,有超过30个品类可选,可以想到的古早零嘴担当都有。
例如蒜蓉枝就很推荐,也是很有代表的闽南小吃之一,将面粉加蒜泥、酥油、糖搅拌后拉成条状油炸,炸至金黄酥脆,再洒上一层薄糖霜,做得酥而不硬,它家有咸口的,也有半咸甜加葱的不同风味可选,不错吃。
其余像芝麻酥、花生酥等传统闽南小吃也有,其中有不少还坚持手工制作,是厦门人日常依赖的老饼铺。
除了麻糍只能现做现吃外,大部分酥饼都可网购,微信+15359358236
◎一级棒饼家
仅是馅饼这个品类,厦门人就有多家心头好,例如这家开业超过30年的「一级棒饼家」,主营多种自制糕饼,门头灰灰旧旧的,不争抢关注,是老铺的气质。
![]()
![]()
![]()
![]()
![]()
![]()
大家就为了它家的海苔饼而来。
外皮是用海苔制作,内馅则是豆蓉,入口松软细腻,有淡淡猪油香,属咸甜适中的风味。
椰子饼也可以一试,这是带着厦门历史感的“南洋系”点心,源自闽南与南洋贸易往来的饮食影响,当地的椰子椰糖便进入了厦门人的生活。
外观与椰挞类似,但外层不是酥皮,内部填满椰蓉与麦芽糖拌炒出的馅料,吃起来椰香足且带有油润感。但有个问题是摆得久后会泄油,口感就会腻,还是适合现买现吃。
![]()
![]()
![]()
![]()
![]()
![]()
![]()
◎茯苓糕
在思明北路的小巷里,还有一对老夫妇经营许久的小摊,只卖一样茯苓糕,是以茯苓粉为主料,融合了糯米粉、糖粉制作的一种传统糕点。
这个小摊,每天都会蒸上热腾腾的一大坨,当日做当日卖。
要说茯苓糕绝不是什么顶级小吃,主要是贪那一口细腻绵软,入口有回弹,带着淡淡的清甜香气,既是点心,也能养生之食。如此吃了大半辈,是不少厦门人成长中的味道。
◎双鹿老铺
接下来说到的这一家店,有一丢丢距离,要去到岛外的同安区。虽然外人对老厦门的认知,主要是以思明区为首的岛内区域,但其实在小吃这一块,同安称得上厦门的起点,文中许多糕饼小吃,要溯源起来很多都出自同安。
而同安这家经营了132年的「双鹿老铺」可以说是厦门大部分糕饼的祖师爷,后来某知名品牌出的糕饼,其原型也出自这里。
![]()
![]()
![]()
![]()
![]()
![]()
![]()
![]()
![]()
![]()
![]()
![]()
而这里主打是素馅饼,尤其素马蹄酥是延续了百年的手艺,之所以叫马蹄酥是因外形得名,原料其实只有麦芽糖与面粉,用麻油代替猪油制作。
![]()
![]()
![]()
![]()
![]()
![]()
![]()
其实植物油制饼,很难达到很好的起酥口感,但双鹿依然能做到酥松带脆,可说是一门看家本领。老一辈厦门人喜欢用来做成泡饼吃,也不影响风味。
要专程来买,就因为「双鹿老铺」这一份老派坚持,不预制、不添加,手作现烤,用简单食材撑起一口酥香。对老厦门人来说,这是值得长久支持的手艺。
顺便也多说一嘴,在距离「双鹿老铺」不远的同安市场,有一家叫「水根行」的小店,这里卖的就是老派闽南肉脯,很多本地人觉得这家比美珍香便宜,也比美珍香好吃。
◎琼头老手艺炸枣
接下来这道传统糕点,也要去距离远一点的地方——翔安琼头村。作为一条海滨村落,抵达就能看到街道两旁全是开蚝的村民,开的是一种当地盛产的小海蛎,也是厦门炸枣的9种馅料里的其中一味。
而这家「琼头老手艺炸枣」老店,就开在这些海蛎摊中间,原材料垂手可得,纯手工新鲜制作。
要专程来这家店,全因为这2-4块一个的炸枣,用料过于实在。外皮是新鲜的番薯蓉与糯米粉混合,没有特别精确的比例,全凭经验手感,然后打成面团。
![]()
![]()
![]()
![]()
![]()
![]()
![]()
![]()
![]()
![]()
![]()
![]()
展开面团,包住海蛎、茭白、红萝卜、猪肉、香菇、腐竹、韭菜、洋葱、青蒜,每一道工序几乎都是人手制作。
而包出来的炸枣仍能大小均一,经油炸后一个个鼓成拳头大,金黄诱人,咬开软糯带薯香的皮层,馅料热乎乎地带着菜汁,海蛎与蔬菜的香气组成脆爽香甜的口感,这只需要4块钱……
因为炸枣是厦门人婚嫁和拜拜时重要的食物。过去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从厦门本岛来到这里要花2个小时(现在开车只需要半小时就到啦),但老厦门依然愿意为这样的炸枣专门前往。
一堆地道碳水
量大、实惠且古早
◎双宏小吃
解读厦门的古早味,不可错过这一碗超过30年的面线糊。
面线糊虽遍布闽南,但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解读与演绎。
例如泉州的面线糊偏向「米浆面糊汤」的风格,芡汁较厚重,面线熬得绵软,吃起来更像羹。而厦门的面线糊,尤其如「双宏」这种老派做法,多以猪骨高汤为底,汤头偏轻柔清亮,面线细白分明,入口软顺却不糊烂。
厦门人喜欢这家除了风味传统,更因为搭配面线糊的食材也细致新鲜,小巧食材柜种类该有的都有,还能看出选货的高度:
蛏子虽时令短,但仍挑出个头大的供应;常见的海蛎,这家选的特别饱满;连鲜虾都有三种选择,整虾,腌虾、也有手剥去壳去头的虾;从细节就令人放心,所见即所得,直接盲点即可。
老饕推荐的吃法是,分成两条风味来点:一份面线糊,加猪血、肥肠、醋肉还有魟鱼肉(也就是魔鬼鱼,属于厦门常吃的鱼类,这个会事先以煮过,香气更突出),以卤煮食材的香气为汤头加深风味。
少不了一份油条泡着吃,吸饱汤汁依然有点韧劲。
另外再要一份鲜笋汤,加入蛏子等贝类,以海鲜保有汤头的清甜,如此一浓一淡两种风味交织,更立体地吃到厦门面线糊的清而不淡,食材新鲜丰富,是10元级早餐里的顶配。
接下来写的许多店,都与此店相邻,可作为一条逛吃路线的起点。而厦门另一传统面食,自然也少不了扁食,可以来这家老厦门大多都知道的「美邻」。
这里要点的是四件套:扁食、拌面、拌猪肝和削骨肉。
说到扁食,全国各地都有同类的食物,例如北方的馄饨、广东的云吞、四川的抄手。而相比之下,厦门的扁食不走花哨多样的馅料与汤头路线,倒是非常朴素节制,皮薄且略带筋道,裹上以猪肉剁成的肉糜,别无其它。
上桌时肉汤清亮,飘着几颗葱花,吃的是一口新鲜顺滑,这也是「美邻」这种老牌扁食店的坚持——现包现煮、原味上桌。
老派吃法是一碗扁食配一碗拌面,这里选用的是本地宽面,面条汆熟后直接拌上酱油、芝麻酱等酱汁,上桌就要争分夺秒地拌匀开吃,面条有厚度,咬下滑弹适中。
搭配一份削骨肉和拌猪肝,以蒜泥、酱油膏和少量的醋调味,入口咸鲜,说不上惊艳的味道,胜在实惠新鲜。如此算下来9块一碗的扁食,5块一碗的拌面,拌猪肝和削骨肉分别也不过7块钱,想吃啥都不心疼,老厦门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满足。
如果要把厦门的一众碳水一网打尽,可以来试试这间开业于1980年的「吴再添小吃店」。
从早晨起就开始排起队点单,食客很多是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全店只听到道地的闽南话,在地感非常具体。
这家特点是选择丰富,仅是面就有沙茶面、卤面、清汤面、虾面、拌面、扁食面,囊括了一众地道面食,除此外还能吃到一些传统小吃,非常「老厦门味」。
首先是沙茶面,厦门沙茶在风味上,不像台式沙茶偏甜口,也不像马拉沙茶偏辛辣,更注重平衡与厚道。
吴再添的这碗用的大骨高汤,加入手炒沙茶酱,香气温厚、咸香中带点微辣。面条是油面,软硬适中,至于浇头,老店不搞弯弯绕绕。
在定价与搭配就可看出,沙茶面只分9元(1样料)/13元(2样料)两档价位,只选了简单的肥肠配猪肉,已经大碗管饱,真是实惠又纯粹。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吃厦门顶流乌糖沙茶面,一兴奋点了一堆浇头,一碗面要价过百块,一边觉得被刺了,一边又分明知道是自己点出来的那种矛盾感,谁懂🥲。
传统面食中,还有较低调的虾面卤面,虾面的精髓在于用虾壳熬出的高汤,汤色橘亮,入口比东南亚版本的要清爽,最重要的一味是要加入厦门狗虾,个头小但肉嫩鲜美。
而卤面则是属于老一辈的「厚味」,厦门派的卤面除了用卤汤煮面,还加入了红糟使色泽偏红,味带咸香,最后勾芡时会打入蛋花、猪油渣,是带汤带汁的软糯。
浇头一定会加上厦门的叉烧与灌肠,尤其是灌肠颇特别,与扎蹄类似,用的是猪的前蹄与瘦肉制作,吃前会用卤汁煮过,入口肥瘦适中。
在这里还能吃到买少见少的油葱粿,是一种地方咸粿,外层是Q弹的米浆,内馅有肉末、香菇丁等,上桌时再撒一小撮油葱酥,点缀本地特色的土芥末和甜辣酱,滋味颇为丰富。
总而言之,吴再添不算是精细独到风味,但胜在实惠丰富,手法传统。到了过年的时候,老厦门人还认准吴再添的手工年糕,是必备年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