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Robert Prange/Getty Images
数周前,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凭借兔耳毛绒玩具拉布布坐拥270亿美元净资产,身价一度超越硅谷传奇人物彼得·蒂尔(Peter Thiel)。这款造型“丑萌”的玩偶曾被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BLACKPINK成员丽莎(Lisa)等一众名人争相展示,转售价格被炒至令人咋舌的高位。
然而一旦那些“潮流猎手”兴趣转移,华尔街也会转投其他领域,王宁正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自8月26日泡泡玛特股价触及峰值以来,其股票已暴跌约20%,市值缩水130亿美元——相当于公司整体价值的四分之一——这场狂热已显露疲态。这家总部设于北京的玩具制造商,其港股在本周一持续下挫,单日最大跌幅达9%,创下自4月美国公布“解放日”关税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据《福布斯》估算,自8月下旬以来,王宁个人净资产已蒸发60亿美元。
此次股价暴跌之前,周一摩根大通下调了泡泡玛特评级,分析师警告称,鉴于该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里飙升了427%,其估值“几乎没有容错空间”。
泡泡玛特没有立即回应《财富》杂志的置评请求。
2024年大部分时间及2025年年初,泡泡玛特一度成为恒生指数的宠儿——其拉布布玩偶在亚洲掀起抢购热潮。但这种通过人为制造稀缺性而炒作起来的玩具(拉布布玩偶以收集难度极高著称,且在二手交易市场和仿冒市场中颇为活跃)难以长久维持热度。
康奈尔大学社交媒体研究员、传播学教授布鲁克·达菲(Brook Duffy)向《财富》杂志表示:“这一发展脉络完美契合潮流必经的生命周期——从悄然兴起,到逐渐饱和,直至最终消退。当外界对潮流的关注超出合理边界,其社交价值便会立即贬损。”
她将拉布布的兴衰类比为上世纪90年代“搔痒娃娃”掀起的热潮:最初一物难求、难觅踪影,继而以铺天盖地之势充斥市场,最终沦为过时玩物。
泡泡玛特目前仍保持迅猛增长态势,尚未出现逆转迹象。过去两年其销售额激增,2024年营收实现了不止翻倍的飞跃,2025年上半年营收再度攀升200%。
但疲态初现:拉布布收藏品转售价格下滑,分析师担忧公司仍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达菲解释道:“对Z世代而言,明星的炫耀堪称转折点。原本稀缺的物品,瞬间让人觉得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下调泡泡玛特评级时也表达了类似质疑,他们将目标价从400港元调降至300港元。摩根大通称,虽然泡泡玛特上半年盈利状况良好,且与优衣库等品牌的合作也达到了预期,但包括拉布布动画系列和互动玩具产品线在内的后续项目,目前仍带有明显的投机性质。
换言之,泡泡玛特正沦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在过去一年股价飙升五倍后,哪怕是转售价格疲软或产品质量传闻这类小插曲,都可能引发大规模抛售。曾经看似锐不可当的增长传奇,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场高风险博弈。
核心问题在于,拉布布能否在热潮退去后实现“软着陆”,从一时风潮蜕变为持久品牌。
达菲表示:“新鲜感终将消退,只是我们无法预知具体何时到来。这种不可预测性让营销人员夜不能寐。”
泡泡玛特正押注扩张战略,计划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0家门店及自动售货机“机器人商店”,目标是到2027年让海外市场贡献60%的收益。目前拉布布单品仍占销售额三分之一以上。
不过维持文化影响力远比扩大零售规模艰难得多。
达菲说:“当下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在社交媒体时代,热度周期推进速度极快。昨日风靡全球的事物,今日可能已因过度曝光而失去魅力。”
对王宁而言,时间紧迫:得设法让拉布布保持新鲜感,否则这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吉祥物恐将沦为玩具箱里的过时玩物。 (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